翻新时间:2015-12-14
《古诗词三首》难句解析
独坐敬亭山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望洞庭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总写洞庭湖的秋色。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
忆江南
1、江南好。
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谙”:熟悉。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班上的调皮鬼
- 我周围的“恐怖分子“们
- 脾气暴躁的老妈
- 一张旧照片的故事
- 我的老师
- 老妈得了“诺贝尔奖”
- 好妈妈
- 老师的微笑
- 我们班的女生
- 草的故事
- 富台山历险记之一[找路]
- 我最敬佩的人
- 爸爸,请您别这样
- 我的妹妹
- 妈妈的手
- 把作文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 训练思维准备情绪投入创作
- 高中英语新教材课文整体教学模式初探
- 数学特长部数学教师与美
- 初中化学学科的素质教育
- 讲出真我的风采——教学经验总结材料
-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尝试法
- 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
- 在优化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论语文教学中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 语文新课程标准课型探讨
- 浅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立足课本,跳出课堂——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 浅谈语言机智在课堂组织中的运用
- 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运用
- 《论语》十则(方案A)
- 《春》教学设计
- 《山中访友》赏析
- 《人生寓言》
- 《背影》练习
- 《童趣》教案设计
- 《童趣》又一篇教案
- 《论语》十则(方案B)
- 《理想》教案
- 《春》又一篇教案
- 《春》教学设计集评——《春》教例评析
-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 《我的信念》教案
- 《背影》有关资料:叶圣陶谈《背影》
- 《童趣》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