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7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
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
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⑴ 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⑵ 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⑶ 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⑷ 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含沙量大< >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 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彼时花开
- 老师,我想对你说
- 感动青春的泪水
- 最后20分钟
- 残缺的美
- 寂寞的季节
- 忧伤
- 回到过去,来你身边
- 2008,冬至已至
- “留守孩”的“问题”
- 高中
- 曾经
- 忧伤
- 花伴季旅
- 叮咚
- 如何陪粘人的孩子
- 春补肝气吃香椿
- 清明食青团,谷雨饮绿茶
- 不要用钱诱导孩子干家务
- 民国馋人们的命运
- 长得丑也要坚持出来吓人
- 道可道,肥肠道
- 春季刮东风,人容易肝火过旺
- 照顾过度的孩子易生病
- 有一种喜悦是恐惧
- 让孩子在厨房里写作业
- 走路看手机的恶习
- 学音乐一定要多“听”
- 欧巴带你玩游戏!
- 葬礼埋葬的,时间记得
- 2005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综述
- 新课改下教师的四个转位
- 让学生成为学习拼音的主体
- 豆棚瓜架话课改——《史记》《欧美小说》模块编排与使用点评
- 让学生从“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 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
- 让阅读的枝头缀满个性的花朵
- 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三)
- 正确认识“语文新课标”的影响
- 用人文的灵光照亮精神的对话
- 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
- 《江城子·记梦》教学设计
- 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困境与出路
- 试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上)
- 西方教育史上课程论演变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