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以读代讲。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跟我一起画一种最可爱的动物。
2、齐画和平鸽。
3、同学们,你们爱它吗?(爱)
因为它象征着“和平”!是呀,这纯白的鸽子在向我们呼唤着和平,然而,这世界却并不太平。
4、观看录像:
战争带给人们的是什么?
5、小结:
战争,使晴朗的天空不再阳光普照,而是一片阴暗,那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地区,有多少孩子失去父亲,有多少妻子失去丈夫,有多少母亲失去儿子!同学们,在这样残酷的战争面前,让我们一起呼吁……
世界要和平!(板书)
二、新授课文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我们呼吁和平的同时,有一个中国的孩子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
2、自由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确。
3、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读到你愿读的地方你就站起来一起读。)
4、同学们,这篇课文感人之深,催人泪下。请你们再读读,找出文章中你最感动的一处,反复品读。
⑴
四人小组交流。
⑵
集体交流。(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重点指导:
句子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⑴
指名读。
⑵
你是怎么读“和平!和平!和平!”的?
⑶
还有谁愿读?
⑷
愿读的同学一起读。
小结:雷利的父亲是一位和平的使者,他用博大的胸怀来爱他的孩子,来爱全世界的人。
句子二: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⑴
指名读。
⑵
你为什么把“罪恶”、“娇嫩”读得那么重?
⑶
还有谁读,男生读。
⑷
看世界地图。(出现战争国家爆炸,有硝烟的图景)
⑸
学生结合当前形势谈对句子的理解。
⑹
教师激情。(放战争灾难的图片,配悲乐)
叙述:同学们,你们看!每一次战争的爆发,都将是一连串悲剧的开始。战争,让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呀!战争,它只会带来牺牲!牺牲!牺牲!
⑺
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大声地说出来吧!
小结:战争太残酷了,我多么想向那战争呼喊──停止吧!我们要和平!和平!(板书)
过渡:然而悲剧却无法避免地发生了。十年前,雷利的父亲在一次维和战争中牺牲了。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中国又一位伟大的父亲在这美伊战争中牺牲了,他就是──郁建兴。(齐说)
(配乐师述)他,一位伟大的生化学家,他的死是光荣的,然而他的死,意味着又一个母亲失去了儿子,又一个妻子失去了丈夫,又一个孩子失去了父亲。
句子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⑴
教师范读。
⑵
指导学生读。(站立读,加上动作,表情)
⑶
同学们,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到了雷利的心声,听到了全中国人的心声,听到了全世界人的心声,那就是──和平!和平!和平!
5、孩子们,你们都是和平的使者,为了和平,你能做些什么?
(学生谈)
教师指导:我想写──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大胆地写,可以给安南,萨达姆,布什或者正在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写你的心声。
6、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梦想实现了,世界一片和平,那会是一幅什么的景象呢?拿起你手中的画笔,画和平的景象,并给你们的画取一个题目。
(四人小组作画,师生演板作画)
三、总结全文
我们的呼声永不停止(全体起立)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听到我们的呼吁──“让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板书设计】
和平鸽
和平!!!和平!和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油菜花黄
- 春游
- 爬山
- 假如我是一条长长的河
- 彩旗又飘起来了
- 可爱的小乌龟
- 学问
- 桂花飘香
- 谢谢您,亲爱的外婆
- 诚 信
- 回忆·故乡
- 我爱跳远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的家
- 故乡行
- 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思路的理性思考
- 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方法探究
- 结合教学特点扎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 浅谈公证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 如何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四纪古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 我国文物保护政策执行力薄弱的主要表现及对策分析
- 档案保密工作的几个问题解析
- 九一八事变后胡适民族危机意识探析
- 《梁溪集》版本问题初探
-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历史观
-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中西比较研究
- 学校档案损毁的因素与档案保管的方法
- 棚户区改造档案刍议
- 档案价值外延的划分基础与表现
- 《月迹》教学设计
- 《送往小木屋的信》课文
-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 《送往小木屋的信》教学设计
- 《月迹》课文
- 《草叶上的歌》课文
- 《草叶上的歌》教学札记
-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 《月迹》教学札记
- 《送往小木屋的信》教学设计
-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 《月迹》教学札记
- 《月迹》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