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9
《父亲的菜园》精品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文字幻灯片。
2.补充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二、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2.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三、读通课文,小组交流。
1.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四、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a.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b.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c.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5.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身上那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6.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7.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五、积累语言。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六、探究写法。
1.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2.拓展阅读《两根指头的声音》。附录:
两根指头的声音
包利民
黎枫是一个高中生,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正打着响指,声音清脆悦耳,我看到他只有一只右手,左臂空空荡荡,更让我吃惊的是,他的右手仅有两根指头,他竟用仅有的拇指和食指打出响指!
当我们成为朋友后,我渐渐地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9岁那年,他因顽皮触碰到高压线,从此失去了左臂和右手的3根手指。开始的时候,他万念俱灰,年少的他心中充满了绝望。后来在父母及老师的开导下,他才渐渐平复下来。
有一次,一个伤残人报告团来作报告,父母打算带他去听,好让他知道别的伤残人是怎样奋斗的,以此鼓舞他的斗志。他很高兴。可第二天他又不快乐了,父亲问他原因,他说:“他们做报告时,我怎样为他们鼓掌呢?”
父亲看着他的眼睛说:“两根指头也可以鼓掌呀!”那几天,他学会了打响指,听报告的时候,他以打响指代替了鼓掌。
有一次他和同学们讨论理想,大家异常激动,有个同学站起来,两手握紧拳头大声说:“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拼搏,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黎枫的眼睛黯淡了,他的理想也是成为一个企业家,可他却不能像那个同学那样用双手去拼搏。
回到家中,他一直闷闷不乐,在母亲的关切下,他讲了白天发生的事。母亲没说什么,默默注视了他一会便转身向门外走。忽然,一枚硬币从母亲手中落到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他忙跑过去,把那枚硬币拾起来还给母亲。母亲握着那枚硬币说:“孩子,你看,拾起钱两根手指就足够了!”他一下子愣住了,心中的震撼是无法形容的。
他对我说:“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拼搏不只用两只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健全的心!”
再一次看见黎枫的时候,他正用两根手指熟练地操作电脑。我们谈了好久,临别的时候,他打了一个响指和我再见。是啊,即使上天只给你两根手指,你也可以用它扼住命运的咽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龙吐珠”
- 七色花
- 我家的小猫
- 小狗小宝
- 雨
- 美丽的人民广场
- “煮书”
- 非典
- 叶
- 家乡的桃子
- 我喜欢菊花
- 一件小礼物
- 我是哆啦A梦
- “乐极生悲”
- 家乡的日出
-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 试析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管理制度设计研究
- 试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实训能力标准及其要素
- 试论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 试析新制度经济学视阈下职教城建设策略探讨
- 试论电化教学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
- 试析如何在中学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提问
- 技术本科教育:论构建职教体系的有效衔接
- 试析成人教育者在成人质变学习中的作用
- 试论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行动化策略
- 试析许茨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成人教育研究
- 试析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养构成与发展策略
- 浅谈西部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初步研究
- 浅析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应考虑的三大问题
- 试析心理社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 《包身工》简析
- 带着镣铐跳舞 中国报告文学的艰难和高尚
- 拿起报告文学这一武器──《包身工》及其他
- 给夏衍同志的一封信──关于《包身工》的分段问题
- 《包身工》有关资料
- 五卅惨案简介
- 浅谈《包身工》多种表达方式的融合
- 漫谈《包身工》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后解读
-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包身工”余话
- 浅谈《包身工》的讽刺艺术
- 品析《包身工》
- 纪念《包身工》发表70周年
- 《包身工》的结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