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梅花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2、了解课文中说写的有关诗句。
3、搜集关于梅花的诗词。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赞美梅花,欣赏梅花,留下了不少经典诗篇和图画。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你所熟知的描写梅花的诗句有那些?(边说边放音乐和梅花图片)
二、释题
描写梅花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可有谁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文人墨客来赞美梅花,她们喜爱梅花的什么呢?(让学生把自己想法用几个词来写在黑板上)
其实打动人们的就是梅花的这种秉性,这种品格,这种精神,也就是梅花──魂。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这一课。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直接体现梅花精神的句子。
2、出示投影片,齐读:
这梅花,……
3、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请同学们再把这句话读读,把你的体会融入到读当中。
4、祖父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那么他在赞美什么?
小结:
外祖父赞美不畏严寒的梅花魂,其实是在赞美(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魂。出示幻灯(读里面的话)
5、在咱们中国历史上这样有气节的人物有许许多多。你们说上几个吗?
6、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了中华儿女的秉性:
下面请同学们任选一句话来把空填完整。不是很有把握的就跟同桌讨论一下:
愈是____,我们中华儿女愈是_____。
愈是____,愈是___,我们中华儿女愈是____。
愈是____,愈是____,我们中华儿女愈____,愈____。
7、现在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梅花象征着什么呢?
(也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上。)
8、难怪祖父会说: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引读或者直接出示这句话:
祖父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有种什么感情?(自豪感)带着这种自豪,再自己读一读这句。指名读,齐读。
9、从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你是否体会到,他有着一颗怎样的心?
(眷恋祖国 中国心)
10、是啊,有着这样精神的民族,怎能不令人骄傲?有着这样民族的祖国,怎能不令漂泊他乡的海外游子日思夜盼、魂牵梦萦呢?也正因此,外祖父才会才有那一系列让幼时的我无法理解的举动。大家再读一读课文,你从外祖父的举动中读出了什么?请大家边读边和同桌讨论一下。(有同学补充,或者有同学跟他有同样感受的也再把那段读一读)
四、总结
梅花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它寄托着一位老华侨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所以每当作者看到祖父珍藏的那幅梅花和给她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下面请同学们把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一遍。
虽然此时此刻,我们在自己的祖国,在自己父母的庇护之下成长,不一定感受得到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但是当我们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远离自己的祖国,祖国这个词汇将会是你每天想得最多,思得最深,念得最真切的一个词。可能在异国他乡看到一个中国人,听到一句中国话,你都会莫名的心跳和激动。而对于这样一个思念家乡的华侨老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身在他乡的人都会想着回家,可是与我们仅隔一个海峡的台湾同胞,他们却回不到祖国的怀抱,他们对祖国又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来看看台湾诗人于光中所做的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今天我们所学的梅花魂,讲述的是一位平凡的老人对祖国的思念,而这首乡愁,你觉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同样表现离别之情,思乡之情的诗歌还有不少,来看看这几首,我们可以在课后读一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色
- 动物的哭诉
- 梨花
- 四季都美
- 读报
- 抢遥控器
- 快乐的日子
- 我的弟弟
- 校园的早晨
- 夏令营
- 我学会了擦玻璃
- 我的小闹钟
- 白鸽
- 美丽的东方明珠
- 广东燕岩
-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疑难问题分析
- 浅谈中国梦之法治中国
- 论闲散青少年的现状、成因及社会工作介入
- 浅议嫖宿幼女能否独立成罪
- 《婚姻法解释(三)》中有关房产分割的问题探讨
- 正确认识婚姻自由 认真对待婚姻生活
- 国际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
- 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商标策略研究
- 我国行政法律立法语言表述的若干问题浅析
- 论交强险重复投保的法律效力及其赔付规则
- 论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变更与撤销
- 法律文书网上公开背景下行贿人免诉问题探析
- 第三者侵害配偶权的法律责任
- 论刑讯逼供的危害及对策
- 浅论特别权力关系领域中法律保留原则的适用
- 《咏鹅》教学设计之七
- 《画鸡》说课设计之一
- 《画鸡》教学设计之一
- 《小书架》教学反思之一
- 《咏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值日生》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 《小书架》教学设计之一
- 《画鸡》教学反思之一
- 《小书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小书架》教学设计之二
- 《对韵歌》教学设计之一
- 《登鹳雀楼》格律参考
- 《登鹳雀楼》的意义
- 《小书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对韵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