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3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法建议
1、如有条件,可让学生查阅有关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
2、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工具书特别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还要引导学生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请作者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深入阅读时,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体会,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如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如何恐惧,7岁的阿曼达怎样鼓励同伴。二是要引导学生体验,如父亲当初“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与绝望,接下来的坚定与决不放弃,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三是要加强朗读训练。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悟。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朗读中语调宜轻,以表现他的绝望与悲伤。“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语气应非常坚定。发现儿子后父子的对话,语气应是兴奋的,表现他们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
4、要抓住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现象,在阅读中学习表达:
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6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这句话不是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儿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5、在品读文本,体验文本的基础上,可适当开展拓展活动:
如编排课本剧,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方面锻炼孩子的复述能力,内化语言,一方面可营造关心孩子、勇于担当责任的育人环境氛围;采用读一篇带一篇的方式,读其他表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等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景色
- 游云台花园
- 看焰火
- 春天到了
- 植树
- 小小的我
- 小蝌蚪
- 水杉
- 逛菜场
- 溜冰
- 尺子
- 记一件可恨的事
- 森林里的故事
- 过生日
- 我家的水仙花
- 浅谈高铁工程项目管理的五项因素控制
- 交通工程试验检测现状与解决对策
-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研究
- 浅谈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1)
- 听不清的切分音(1)
- 旦角审美·性别意识·文化透视(1)
- 亟待抢救保护的羌族戏剧文化遗产(1)
- 关于高铁工程质量举报现象的思考
- “大柴”、“金钟”我之观
- 一次失败的跨学科研究——也评苏力的《窦娥的悲剧》(1)
- 对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探析(1)
- 我国高铁工程投资控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1)
- 意识形态与音乐——兼论艺术的特殊性(1)
- 交通巨变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地域类型划分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 《阳光》教案
- 《阳光》第一课时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
- 《画风》说课稿教案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 《快乐的节日》教案
- 《自己去吧》教案
-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教案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
- 《画》教案
- 《影子》教案
-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案
- 《打电话》教案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