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开国大典》教学建议
1、本课可采用“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想象场景,体会感情──感情朗读,积累拓展”的基本过程组织教学。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收集与“开国大典”有关的材料,如《开国大典》等电影,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供学生阅读或观看,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去体会这种思想感情呢?一是要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如上述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有所感受。二是要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人们的思想感情。如“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可扣住“直奔”一词,“直奔”是什么情形?人们为什么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从中感受到什么?又如“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可扣住“两股红流”、“流去”,“两股红流”指的是什么?把游行队伍比成“两股红流”,并说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三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会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要注意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全篇。还要注意把握好感情基调。从全课来讲,感情的基调是兴奋、激动、自豪,但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语调也略有变化,如第一自然段适宜用庄重而平直的语调朗读。
3、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学时,主要从二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感受。一是从人民群众的表现中来感受。可以在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感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从中还可以感受到什么”。如“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这些句子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领袖毛泽东的拥戴,同时也衬托出了人民领袖的高大形象。二是抓住文中那些直接描写毛泽东言行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在电视(影)、图书中看到的毛泽东的形象,边读文中的句子边想象,读、想后讨论: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本课的生字较多,“擎”应读“qíng”,
不要读成“jìng”;“钮”、“聂”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诞”,应读“dàn”,不要误读为“yān”。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应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擎”、“瞻”。这两个字笔画数较多,可以从字意入手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这两个字在田字格的摆法,教师也要指导,让学生不仅能写这两个字,而且能写好这两个字。本课的生词,可以分类解决。一类是专用名词,如“典礼”、“电钮”、“观礼台”,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这些词语的意思,或者布置学生预习时查字(词)典解决。另一类词语,如“庄严”、“欢呼”、“四面八方”,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加以解决。
5、课后安排了三道练习题:
第一道题提出了读的要求,并要求学生想想课文的记叙顺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本课的主要内容,以下的归纳供参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阅兵式之后,开始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天安门广场。
第二题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们的心情,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第三题是背诵、抄写,可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完成背诵、抄写任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众生偷吃相
- 辩论稿
- 斗力不如斗智
- 不“诚实”的哥哥
- 快乐是真挚的友谊
- 游山
- 偷够了没有?
- 水果大拼盘
- 成长因读书而快乐
- 不一样的小山村
- 鱼猫
- 我的祖国
- 浴池风波
- 向往火车
- 校园
- 辩思审判独立的过去未来
- 新闻敲诈的刑事责任如何认定
- 教师惩戒权的法学基础探讨
-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 关于合理划分城市社区管理主体法律权限的思考
- 公平正义与实现人民幸福的关系研究
- 《变形记》引发的对农村留守儿童权益问题的思考
- 文化自觉视角下的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研究
- 省属医学院校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分析
- 民族院校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路探究
-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问题
- 关于诉前心理辅导的思考
- 在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对策研究
- 化风险为机遇
-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职工积极性
- 《金色的鱼钩》其它杂项
-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 《金色的鱼钩》其它杂项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金色的鱼钩》课文
-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金色的鱼钩》其它杂项
- 《金色的鱼钩》教学札记
-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金色的鱼钩》练习设计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金色的鱼钩》作者简介
-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