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
1.精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的美好,槐乡孩子们的纯正、好客、热情。
2.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去槐乡走了一走,初步领略了槐乡的景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走进槐乡细细地欣赏那里的景色。
二、抓全文的中心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引导学生交流: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指名读 齐读
三、细读品悟写“槐花”的语句,感受美丽的景色。
1.请你自己读读第一 三自然段,槐乡的槐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交流: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到槐乡槐花的“多”。并指导读好语句。
◆槐花很“多”。
语句: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语句:有的……有的……
语句: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
语句: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
另外,槐乡的人们还把槐花蒸过晒干;制成槐花新蜜;用槐花一起做饭,也可以看出槐乡的槐花很多。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句及词语中体会到槐乡槐花的“美”。并指导朗读好句子。
◆槐花的“美”
语句: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词语:瑞雪初降 白茫茫
结合看图,想象体会槐花的美。
(3)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到槐乡槐花的:“香”。并指导朗读好句子。
◆槐花的“香”
语句: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语句: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语句:……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语句:……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4)引导学生从课文词语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到槐乡槐花的“甜”。并指导读好句子。
◆槐花的“甜”。
语句:……酿出了甜的蜜。
语句:……甜丝丝……
四、细读品悟写槐乡“孩子”的语句,感受他们的美好。
1.请同学们再快速地读1——3自然段,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1)槐乡的孩子“勤劳能干”。
语句: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
(2)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
语句: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新蜜。
(3)槐乡孩子的“纯真可爱”以及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语句: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发辫上……小小子呢,……装的是槐花,……拿的还是槐花。……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到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真可爱”,以及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指导学生朗读好句子,读出感情。
五、再读全文的中心句,总结全文。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槐花 多美香甜
11.槐乡五月
孩子 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真可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束菊花寄深情
- 成语比赛
- 我为妈妈自豪
- 变
- 老师,您真好
- 批评
- 游中山陵
- 做汤圆
- 红烛
- 善待今天
- 空手而归
- 写成语比赛
- 注意安全
- 我要飞
- 种小鸟
- 试论思维资源最大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上质量强特色的思考与探索
- 试析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探讨
- 试析美国的科学教师培养体系及其启示
- 试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产学合作教育的互动性研究
- 关于中国当代大学中的矛盾
- 关于“电机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试论两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关于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浅析
- 简析因材施教思想源流及其现代价值
- 关于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探讨
- 关于目标管理模式下研究生党员教育体系的构建
- 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过程人际冲突探析
- 试析地方高校学分制管理需走出的误区
- 试析高校班主任的自身塑造
- “雪”的丰富喻义与“自注”的“画地为牢”──毛泽东《沁园春·雪》新解
- 从诗词创作看毛泽东的理想追求──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而作
- 一样沁园春,别样词人心──毛泽东词二首的比较解读
- 毛泽东诗词之风格和影响
- 词里的古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
- 《沁园春·雪》参考图片
- 毛泽东诗词鉴赏《沁园春·雪》
-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 《沁园春·雪》引出的较量
- 《沁园春·雪》课文赏析
- 《沁园春·雪》的崇高美
- 一卷华章慷慨吟──毛泽东诗词研究成果管窥
- 毛泽东《沁园春·雪》手迹指瑕
- 毛泽东生平简介
- 《沁园春·雪》创作和发表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