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选读》的第一课怎么上
《<论语>选读》的第一课是《为政以德》,怎么上,能够让学生对于这门课产生兴趣,并且乐此不疲地去学,这很有讲究。在教学《<论语>选读》这门课前,我做过一个学生阅读《<论语>选读》的感受,这种感受可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单调、枯燥、深奥。原因大致有三点:其一,《<论语>选读》都是文言,即使有注解,子曰子曰太单调;其二,《<论语>选读》都是语录体,背景材料少,一节一节太枯燥;其三,《<论语>选读》多为孔子的话,孔子是大儒,他的思想太深奥。在这种情形下我又认真地研读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意见》对于选修课的要求和《<论语>选读》中《前言》规定的学习要求。《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意见》对于选修课的要求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究与研究。文化论著的研读,应指导学生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论语>选读》中《前言》规定的学习要求有五点:一是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二是探究传统文化在现在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三是提高个人精神品质,四是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五是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咂摸“课标”和“前言”的要求,两者强调的都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阅读评价文化论著的能力得以提高。
鉴于此,我们在实施教学时,一要帮助学生梳理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章节思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思考文本,领会文本。二要多呈现背景材料,多联系现实生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体验,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研习探究题的探究。第三,《为政以德》是《<论语>选读》的开篇,宜慢行不宜快跑,要让学生觉得《<论语>选读》有所学,耐咀嚼。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通过朗读和探讨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为政主张。
3、理解推行德政对于国家和百姓的重要意义。
重点:把握德政的内涵。
难点:课后研习探究题的探讨乃至领会。
课时安排:3课时(包括课前学习一课时)
课前学习:
1、了解孔子的生平及人格世界。
2、了解《论语》的精神内涵。
3、了解孔子提出“为德以政”主张的背景。
教学引导:
一、解读“德”字、导入新课:
由“德”的本义——心正为德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选点突破,以点带面:
“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三、整合内容、梳理字词、多维论证、厘清观点:
1、富民(3、4、8)
2、教民(2、3、10、11)
3、举贤(11)
4、正己(4、5、6、7、8、9、11、12)
四、合作学习、对话探究:
★探究一: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探究二: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课外延伸:
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韩非子:“故治民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常规),唯法为治。法与时转(法律随时代而变化)则治,治与世宜(治国的措施适应社会现实)则有功。”
◆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与韩非子各自提出了不同主张,你对此是怎么看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细雨闲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应如是
- 作文试题评析
- 试题评析
- 作文试题
- 转折
- 新“少年中国说”
- 试题评析
- 有句话常挂嘴边
- 转折
- 作文试题
- 摆渡手
- 在爱的牵动下飞翔
- 转折
- 内心的独舞
- 有句话常挂嘴边
- 机电一体化粉体精密计量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 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策略分析
- 浅析三本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房屋出售一年有余 卖方无权要求返还
- 投产博苏化学新异氰酸酯工厂
- 支票的托收手续
- 谈儒家伦理道德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 简述英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获硕士学位
- 新疆生物质能源工程“破茧待出”
- 粒子滤波在GPS 动态滤波中的应用摘要
- 废旧材料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反收购模式的差异和趋同比较分析
- 谈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细节
-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品牌
- 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闪光
- 《北京亮起来了》 训练素材
- 《北京亮起来了》整体阅读感知
- 《日月潭》 趣闻故事
-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意思
- 《北京亮起来了》 重点问题探究
- 《日月潭》 范文习作
- 《日月潭》 考点练兵1
-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2
- 《北京亮起来了》 写作指导
- 《日月潭》 考点练兵2
-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1
- 《北京亮起来了》 趣闻故事
- 《北京亮起来了》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梳理
- 《日月潭》 训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