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1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28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附板书: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大儿

中儿

小儿

无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青春须早为,人无在少年
爸爸,为什么
可爱的小猫
可爱的五年一班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父亲·山
我的第一眼背影
读《100+80=生命》有感
菩萨蛮.早春
我家的小菜园
安全小剧本
假如
我的管乐之旅
童年的傻事
拯救地球的勇士
浅析镇江吸引外资策略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原因分析与防治
浅谈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
对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的现状分析
野外项目组职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浅论我国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反思最低注册资本对保护债权人的意义
试析藏区青年女性出家原因
对房屋建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餐饮从业人员道德失范之原因和对策
我国旅行社分工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城市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新疆的边境贸易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析医院安全管理
道路改造工程中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印度洋上生死夜
秦兵马俑
六年级语文上册《生活是多么广阔》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
黄果树瀑布
大江保卫战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牛郎和织女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孔子游春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明天,我们毕业
六年级语文上册《凡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