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
一、对教材的理解。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本文承担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该怎样处理教材呢?我认为通过反复的研读,读懂楚王对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驳,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人物的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摒弃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设计及主要特点。
1、突出训练重点,摒弃繁琐的分析。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谈化故事情节,将课堂中有限的时间用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上:即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在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想想: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他的反驳巧妙在哪里?在读和思考的基础上然后四人小组说一说,再集体交流。这样想给学生有读、想、说的实践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体会句子的含义。
2、强调务本求实,深刻理解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工具性决定了要以学习语言、正确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为目的。我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搞创新教育就是在深刻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目的、性质、任务的基础上,在务本求实的训练过程中,做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纲,目中有人,重学情,重学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想主要通过以下2个小点:①采用了“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力。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从三次反驳中任选一次最感兴趣的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从课堂上来看,学生先是选了楚王第二次侮辱晏子,晏子第二次反驳楚王。这次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句子深刻含义的基础了,进行分角色地朗读、体验。然后学生选了第三次,第三次的重点是在理解句子深刻含义基础上理解“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最后学生选了第一次。就这样,根据学情灵活地处理。②注重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能够运用语言,必须积累丰富的语言。在设计教学中,我是这样想的:一是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如“不中用、水土不同、安居乐业”等等。二是以课文为载体,积累语言,如课文中晏子说的话“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可以用成语“挥汗如雨”来说,“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可以用成语“摩肩接踵”来说。
3、进行课外延伸。
在设计教学时,我还要求学生去看课外书《春秋故事》和《二十六史故事,东周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玫瑰
- 互相帮助
- 万一先生
-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 联欢会
- 快乐的太白山旅游
- 妈妈
- 金鱼
- 游鲁镇
- 纸
- 钢笔
- 煮元宵
- 鸡蛋的故事
- 河南博物院里的一家子
- 弟弟
- 试论法律移植背景下中国竞争法实施机制的完善
- 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 有条件赋予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
- 我国老龄化社会养老模式探究
- 诚实信用原则解决民事恶意诉讼应用探究
- 对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制度的完善建议
- 试论我国的引渡制度
- 犯罪心理中的忠恕
- 网络反腐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
- 浅议罚金制度
-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架构与完善
- 浅析工伤保险制度发展现状与前景瞻望
- 论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
- 价值论视野下表见代理制度的构成要件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维护公民环境权
- 《热带鱼》教学反思之一
- 黄河、眺望与王之涣
- 《豆儿圆》教学设计
- 《登鹳雀楼》课例点评
- 《热带鱼》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
- 《豆儿圆》教学札记
- 语文课堂教学“细节”案例
- 《豆儿圆》教学设计
- 《热带鱼》教学设计之四
- 《热带鱼》教学设计之五
- 《热带鱼》教学设计之二
- 热带鱼
- 《热带鱼》教学设计之三
- 登鹳雀楼
- 《热带鱼》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