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4
《金色的鱼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第1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你感觉老班长怎样?(饱经风霜,和蔼可亲)
5.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学习第2段。
默读这一段。
思考:这一段写了老班长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怎样?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这一段先讲了老班长钓鱼、在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最后讲老班长鼓励病号喝鱼汤。从“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不合拢眼”,可以看出老班长担心着我们的身体,心情沉重,这反映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他担心病号走不出草地,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
其他如:“总能”“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老班长看看我们吃完……沉重极了”都能说明老班长的精神感人至深。
小结第2段段意: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学习课文第3段。
读第三段,思考:这段讲老班长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班长牺牲了,这实际上是他一天又一天的劳累、忍饥挨饿的必然结果,在他生命垂危时,仍然不肯喝鱼汤,而在他倒下去之前,“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在他临牺牲的时候还说“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学习课文第4段。
齐读第4段。
1.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结第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肩负重任
弯钩钓鱼
忠于革命、忠于党、
老班长
安定情绪
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困难重重
壮烈牺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遵守交规,珍爱生命
- 诚信是金
- 把握多彩人生
- 生命的玻璃-胆怯
- 书和知识
-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 隐形的翅膀
- 让天鹅朋友重返家园
-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
- 留给明天一点美
- 朋友的力量
- 读书之乐趣
- 我们要尊师
- 无私的母爱
- 微笑的魅力
- 浅析行业博物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当代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新论
- 浅析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创新
- 关于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几个问题研究
- 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提出过程考索
-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
- 罗斯福时代的亚洲移民政策变化及其影响(1933―1945)
- 城镇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之立体培训研究
- 浅谈如何加强图书馆基础服务工作
- 从《教育漫话》看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缺失
- 基层图书馆文化研究现状及问题研究
- 《共产党宣言》和谐理念的思想渊源探析
- 公共图书馆人才建设的三个切入点
-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突厥考古学文化的透视
- 《大禹治水》课文
-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 《炮手》教学设计
-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
- 《炮手》说课设计
- 《给家乡孩子的信》课文
- 《炮手》课文
-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材理解
- 《装满昆虫的口袋》课文
- 《炮手》教材理解
- 《给家乡孩子的信》片断赏析
-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
- 《炮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