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9
《将相和》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4、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练,在班上演一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11
将相和
2、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
(1)“将”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将”指的是(
)。
(2)“相”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相”指的是(
)。
(3)“和”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
),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1、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教学。
★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深谋远虑``````)对于这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上前一步、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神态(理直气壮、大大方方),语言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指导学生演一演。
四、课时总结:
蔺相如在赵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为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步骤:
一、抓住“逼”字教学“渑池之会”。
1、“完璧归赵”之后,秦国两次打败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呢?
2、默读课文,相互讨论,答案用四个词语概括。(侮辱赵王、没占便宜``````)
★
秦王是如何侮辱赵王的?(逼赵王鼓瑟)对于秦王的侮辱,蔺相如是如何反应的?(逼秦王击)蔺相如为什么逼?如何逼?(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指导朗读。)逼的结果怎样?
★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突出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
二、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
1、过渡: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个故事,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如的为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友宽容大度)和廉颇的性格特点。
(1)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
(2)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
(3)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原因的
三、品读赏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四、布置作业:
1、引导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爱反悔的大人们
- 冰块下的小鱼
- 《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
- 迷人的夏夜
- 我的“拖鞋小船”
- 肚子里的樱桃树
- 当我走进大森林
- 国庆见闻
- 成都之游
- 爷爷爱养花
- 爱唠叨的我
- 给妈妈的一封感谢
- 假如我会变,我要变成云
- 拔牙
- 雨景
- 电子商务企业资信的BP神经网络评估模型研究
- 试论体育对陕西省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 第十二届全运会后大连市体育场馆可持续利用研究
- 浅析第三人人身检查的完善
- 论“米兰达规则”对我国刑事程序改革的启示
- 强化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探讨
- 戏曲和当代舞
-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保护的适用
- 浅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 大兴安岭版画产业化发展创作研究
- 分析少年儿童冰球运动员心理的训练模式
- 论无因管理人的有限报酬请求权必要性和可行性
- 探析员工绩效考核流程及其对企业工作效能的提升作用
- 浅议人身保险合同可否被强制执行
- 新会计准则下的商誉会计
- 黄河象
- 28《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
- 语文五年级下学期 第七单元测试题
- 冀中地道战
- 夜莺的歌声
- 少年闰土
- 28《小音乐家扬科》第三课时
- 飞夺泸定桥
- 田忌赛马
- 晏子使楚
- 语文五年级下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题
- 一件运动衫
-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
- 语文五年级下学期 第四单元测试题
- 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