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景阳岗》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引导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教学准备:
与课文有关的武松打虎的图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简介小说的背景。
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
《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景阳岗一回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要求: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标出作品的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掌握下面的词语。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尽:完、光。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勿:别,不要。
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难道不是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岂:难道。
使尽平生力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平生:一生,平生力气指所有的力气。
(四)再默读课文,想一想: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着重写了哪两件事?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提出来。
(五)分段,概括段意。
学生分段时,可让他们先把课后第1题做好,然后根据提示再给课文分成四个大段。
第一段(1~4自然段):写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岗。
第二段(5~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了官司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
决定继续上岗。
第三段(8~12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老虎。
第四段(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岗来。
(六)作业。
1.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
1.课文根据什么分的段?是怎样分的?
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二)学习第一大段。
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武松在店家喝酒时与店家的对话,主要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这段主要谈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关于酒的,这部分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关于虎的,这部分也要抓住人物的语言。
2.精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酒,主要是想表现武松性格的豪放。写虎,是突出武松倔强无畏的性格。
3.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作了哪些细致的描写?请你们用笔画出有关词句。
这道题是想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从而体会武松的性格。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要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1.默读这一段,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看出武松的性格有什
么特点?
在这一大段当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抓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第一次:想转身回去又怕人
耻笑,决定不回去。第二次:怕什么,只管上去。第三次:哪儿有大虫,是人自己害怕。这些心理活动突出表现了武松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2.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自学课文第三大段。
1.提示学生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理清层次,抓住要点。
这段是写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先是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接着用哨棒打虎,最后拳打脚踢打死老虎。
2.勾画出表现老虎凶猛及表现武松打虎时勇敢、机智的有关动词,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3.交流自学情况,概括本段的内容。
(五)读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二段”和“第四段”可否不写为什么?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这两段写了上岗和下岗,这是武松打虎这件事的起因和结果,不能不写。而且第二段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反映了人物倔强、无畏的性格。结果的心理活动:如再来一只大虫,怎么斗?让人觉得“下岗”合情合理。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2题。(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
这件事的原因是喝了三碗酒就醉了,有三碗不过岗之说,所以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武松喝了十八碗。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岗。
这是因为官家有榜文,店家劝武松不要上岗,而武松不听,走上景阳岗,果真遇上了吊睛白额大虫。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因为武松打虎使尽了气力,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只好一步步换下岗来。
(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七)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童话进入我的躯体
- 大自然的恩赐不是这样用的
- 面对失败
- 读《虎门销烟》有感
- 读书日记
- 读《刻骨铭心的国耻》有感
- 温暖
- 我的花儿为什么早凋谢
- 那个陌生的小男孩
- 粉笔赞
- 贺卡的烦恼
- 贪吃的苍蝇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勤出智慧
- 读《理解》有感
- 自动售货机与自由裁量权
- 撞了全赔:立法的失误还是理解的谬误
- 论财产所有权的必要性及正当性依据(上)
- 侵害物质性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之救济与目的性扩张(二)
- “人权”背景下对民诉法修改的几点思考
- 侵害物质性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之救济与目的性扩张(一)
-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析(上)
- 关于民事执行理论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 论无形财产的法律定位——以财产法变迁为背景
-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交叉诉讼与引入诉讼介评
- 关于准予撤诉的民商事裁定书准确引用法律条文的思考
- 略论民事诉讼法的修订
- 侵害亲子关系的侵权行为
- 论我国民法典的体系结构
-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法律精神解析
- 评谢小青老师《外国诗两首》
-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 关于职业
-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 诗文“变身”为书画 浅唱低吟也风流──评谢小青老师的《外国诗两首》
- 演说辞与演讲
- 《蝈蝈与蛐蛐》教学设计
-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 《外国诗两首》教学实录
- 最苦与最乐
- 《敬业与乐业》有关资料
- 《外国诗两首》教学实录
-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 评谢小青老师《外国诗两首》
-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解读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