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1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关章节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主要写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干,借造箭暗害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用妙计挫败的经过.
教学重点:
《草船借箭》一文是训练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本课的训练重点确定为: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设计理念: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学生质疑,初读解疑.
1、《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长篇小说,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学生回答)这些故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电视上、书上、多看有益电视,多看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教师介绍历史背景: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来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权和刘备联合抗现的时候发生的.
3、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设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以后,想知道什么?(如:谁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借到箭没有?)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并自己解决问题.
二、紧扣重点,再次质疑,合作探究.
1、读了课文,谁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2、通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前因: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想陷害他.
后果: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3、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前因后果,还想了解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整理)
①周瑜怎样陷害诸葛亮?
②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4、将全班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5、指名学生回答解决什么问题.
①周瑜怎样陷害诸葛亮?
A三天造十万支箭.(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两人的言语态度)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B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你从哪里知道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②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A鲁肃帮助.
B大雾漫天
C曹操不敢轻易出动
D“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后又“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A知天时
B懂地理
C识人心
三、再读课文,问难质疑,启发思维.
1、学生质疑,学生解答.
2、同学们能对作者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吗?
3、教师相机提问:
①你认为课题《草船借箭》的“借”用得合适吗?
②你认为鲁肃是吃里扒外,还是忠厚老实?
四、总结分段,综合练习,检测效果.
1、请你给课文划分段落.
2、小黑板出示,请说出他们这样做的前因和后果.
①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
②曹操下令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箭.
3、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点评:
上述教学设计的最大特色一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草船借箭》一文采用“三疑三读,读中解疑”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二是恰当地运用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简单的易于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如对课题的质疑;对于课文所要体现的重点问题,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合作解决,同时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启迪心智.三是充分发挥了语文“读”的功能,让学生在三次读文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同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体会了人物的特点,也训练了朗读能力.四是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结束课文时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可以激发学生读好书的欲望,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语文老师
- 我的同桌
- 大扫除
- 我和影子聊聊天
- 梦
- 我梦想当服装设计师
- 我的外婆
- 咬苹果
- 日照快乐一日游
- 好吃的香蕉
- 家乡的小河
- 操场上的笑声
- 我爱吃苹果
- 神奇的刮刮卡
- 我的大舅
- 基于单片机的仓库测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高中教育成本何其高
- 潍坊市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 基于IMD模型分析的城市竞争力提升启示
- 论家风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 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配送
- 基于员工心理契约的知识转移研究
- 唐代“化外人”内涵浅析
- 评理若衡照辞若镜
- 浅谈雨季造林技术
- 解读“中国式创新”
- 关于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思考
- 网络实名制与言论自由的进退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
- 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 人教版义教小学第九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 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学设计
- 唤醒学生内心的爱-《珍珠鸟》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说说我们的名字》主题活动设计
-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地球爷爷的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三年语文实践活动《谜语大揭秘》教学设计
- 人教第十册《小青石》教学设计
- 威尼斯的小艇
- 《亲 人》教学设计
- 《蛇与庄稼》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五彩池 》教学设计
- 以身边发生事谈口语交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