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异域风情。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难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设计思路】
以跟随季羡林先生展开“异域风情之旅”的课堂展开形式,贴近作者视角,选择“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中的“美丽”为切入点,以“寻找美丽──感悟美丽──内化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句式变换、联系生活、延伸阅读、随文练笔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寻找“美丽”
1、由课题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对话,板书:
美丽
3、激趣:
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德国,去寻找他眼中不变的美丽。
二、品读文本,感悟“美丽”
1、阅读,与文本对话:
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你觉得美丽的语句。
2、交流,与同桌对话:
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的体会。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
(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3、词语质疑:
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4、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⑴ 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⑵ “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 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5、品读,与作者对话:
指名读句子,汇报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如下:
⑴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① 关键词:
脊梁。
② 角色迁移体验:
如果你来到德国人的家里,看到这些花的脊梁,会怎样想?
⑵ “走过任何一条街……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 关键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花的海洋。
② 创设情境想象:
走在德国的街道上,我仿佛看到了 。
⑶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① 关键词:
人人为我。
② 句式变换对比:
只有(人人为我),才能(我为人人)。
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
这两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作者从中品味到什么?
6、感悟,与美丽对话:
⑴ 联系感悟: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生活有没有类似体会?请谈一谈。
⑵ 延伸阅读拓展: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卞之琳《断章》
诗中的“风景”与文中的“花”有什么联系?
三、情感共鸣,内化“美丽”
1、再读对话,情感共鸣:
指名朗读课文结尾一段,紧扣“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两句,激发情感共鸣。
2、随文练笔,内化情感:
作者在结尾写到:“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梦呢?他会梦到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对课文的感悟和自己的经历,写一段话。
3、结语: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儿,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将内疚化为思念,送到天边
- 童年趣事
- 秋天的花坛
- 砖和人的真理
- 我的季节
- 观《爱的延续》有感
- 明天会更好
- 快乐是什么
- 一件难忘的事
- 千年之念
- 捐书一事
- 校门口斑马线上的协警叔叔
- 我喜欢微笑
- 发自内心的呼唤
- 我爱我的祖国
- 论循环经济法的部门法属性
- 论《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修改
- 论环境资源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析
- 论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 论创设刑罚执行考核负分加刑法律条文
- 论抚养法律制度
- “医闹”及其生成机理探究
- 论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的网购维权
- NGO始创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浅析我国西部风能、太阳能利用发展概况
- 芬兰国会宪法委员会违宪审查制度研究
- 试析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与完善探讨
- 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亮点与缺陷
- 小音乐家扬科
-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晏子使楚
- 《秋天的怀念》
- 十三岁的际遇
- 秋 魂
- 苏教版第十册教案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 《新型玻璃》 课例片段
- 小学语文火烧云 教案
- 鲁本的秘密
- 《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晏子使楚
- 一件运动衫
- 《寓言二则》之《揠苗助长》 教案
- 十里长街送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