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0
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课文内容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tíng)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幺,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chàng)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鞋子回家
- 老鼠的下场
- 这是谁的照片
- 在阅读中成长
- 摸蛤喇
- 我的外甥女
- 我最喜爱的动物——八哥鸟
- 改写《山居秋暝》
- 开学报名了
- 我开始用钢笔写字了
- 打羽毛球
- 我最“讨厌”的一个人
-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 小鸡
- 喜羊羊与灰太狼——寄生虫
- 数解2015政府工作报告
- 双刃邮币电子盘
- 维吾尔族姑娘春晚走红
- P2P联姻典当行
- 金融混业变局
- 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再跨步
- “互联网+”产业转型新坐标
- 不干了 养鱼了
- “榆林好人”米宏英
- 破局:京津冀区域谋变
- 冯小燕为了中国好土豆
- 中国式创客:崛起在新工业时代
- “特殊党日”里的党性思考
- 降息之后……
- “待用公益”席卷全国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五
- 《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悲壮的一幕》教学设计之一
- 《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第十册《练习3》教学设计之一
-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第十册《练习3》教学设计之二
-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望月》教学设计之一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之一
- 《望月》教学设计之二
-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一
-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