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⑴ 谁欺骗谁?
⑵ 为什么欺骗?
⑶ 怎么骗?
评:通过欺骗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了解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欺骗故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生活中为什么有这样的欺骗?它是善意的吗?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⑴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⑵ 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⑶ 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评:根据课文前导语的提示,学会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⑴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⑵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⑶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⑷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评: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美好心灵,因此,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感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五、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评: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学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设计这样一个练笔,帮助学生理解残疾青年的良苦用心,体会“我”对残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
【板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 我
热心、善良 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水——生命之源
- 一份社会“诚信度”的调查报告
- 笑
- 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 读《十万个为什么》之永动机能造成功吗?有感
- 爱国者荣 殃国者耻
- 发现
- 可恶的假文盲
- 我渴望得到知识
- 我的长高秘诀
- 绍兴名人精神代代相传
- 环保大事,从我做起
- 风雨之中的守护神---伞
- 《假文盲》观后感
- 信任
- 简论大学生创业双低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 试论理想信念教育入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 试论网络文化新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视域
- 关于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
- 试论大学语文“边缘化困境”的教学反思
- 关于林业院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探析
- 试析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SWOT分析
- 试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
- 试论教育评价机制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 试论构建高校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
- 试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思考
- 试论不同教育阶段中教育公平的现状分析
- 关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析
- 关于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实施策略
- 试析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 展示了时代和社会的面貌
- 立意以小见大
-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简评
- 左拉谈莫泊桑的小说
- 《我的叔叔于勒》的艺术特色
- 一穴得气 神采飞扬──谈《我的叔叔于勒》中几个副词的表述效应
- 《我的叔叔于勒》肖像描写浅析
-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称呼解读
- 被人们遗忘的乞丐──于勒
- 在回味咀嚼中,感受文章的魅力──浅谈《我的叔叔于勒》的写作技法
- 风流作家莫泊桑
- 莫泊桑与福楼拜
- 巧妙的过渡
- 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
- 《我的叔叔于勒》肖像描写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