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唯一的听众》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欣赏一些小提琴演奏的曲子,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并交流欣赏后的感受。也可以与音乐老师联系,开展音乐欣赏课,赏析《月光》奏鸣曲。
2、教学课文,有两种思路可供选择:
思路一:围绕“我”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动上的变化进行教学。可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课题,先初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尝试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心理、行动变化的句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体会“我”心理与行动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心理与行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通过交流,理解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谎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和写作特色。
思路二:围绕老教授的言行进行教学。首先揭示课题。运用查词典等方法,了解“唯一”的意思。并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如,“听众是很多人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唯一来修饰?”“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指谁,她做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围绕“作为‘我’唯一的听众,老教授做了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老教授对“我”讲的几段话,弄清楚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她为什么这么说。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领会文章的中心,最后理解课题的含义。除了抓人物语言,也可适当地注意文章中人物神态的描写,这样可使学生对老教授这个人物了解得更加深刻。
无论是哪种思路,都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三点:
⑴ 要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引导学生能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
⑵ 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⑶ 要开展有效讨论。讨论前,先梳理问题,一般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解决。讨论要有理有据,同时也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必要时再读课文。
3、课文情感真挚,适合于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一方面,要抓住老教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那几段话。如,在“我”灰心时,在“我”有了几分自信时,各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使学生体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抓住“我”的心情变化,使学生体会“我”总忘不了老教授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读,通过读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适当地范读。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方法,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朗读水平,在相互帮助中实现共同提高。
4、课后练习要求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
完成本练习要结合理解课文进行,摘抄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学生的发言,在尊重个性体验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价值引领。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关于老人的,也可以是关于“我”的,甚至是关于父亲与妹妹的,引导学生不要局限在一个方面。
5、本文生字新词不多,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溜”读liū;“悠”书写时不要漏掉中间一竖;“歉”与“谦”的偏旁不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愉快的事
- 观察中的发现
- 未来的机器人
- 家乡的特产
- 做核桃灯笼
- 我的好朋友
- 小偷光顾我家
- 唠叨的妈妈
- 鱼
- 读《狮子和鹿》有感
- 我的小表妹
- 爸爸的爱
- 我家的“多变睡眠虫”
- 有趣的小实验
- 学做炸豆腐
- 2月份地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 智能家居的窘境
- 水平or垂直,不是一个问题
- 豁免“地租”
- “双引擎”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
- 中国制造新图景
- 万亿养老金如何入市
- 以创新驱动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
- 中国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
- 代表委员热议本刊两会专题报道
- 资本市场进入“互通”时间
- 区域经济前行
- “互联网+”是引领信息社会的新引擎
- 基础设施投资的新股权
- 2015:风险集中释放
-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之二
- 《习作5》《迎六一征稿启事》教学设计之一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一
-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之一
- 第十册《练习6》教学设计之一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三
-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之一
-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之二
- 《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四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之二
- 《学与问》教学设计之一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之一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二
-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