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习作三·关爱》教学设计

《习作三·关爱》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2

《习作三·关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和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引发学生倾吐欲望,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衬托。

【教学难点】

尽量使学生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

【教学流程】

课前听歌曲《爱的奉献》,师生同唱。

一、画面引入,生谈感受,确立主题

师:听完这首《爱的奉献》大家感动吗?

生:感动。

师:再大声一点。

生:感动。

师:(介绍图片)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谈一谈。

生: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生:爱是无私的。

生:……

师:是的,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咱们就来 写写有关关爱的习作。

二、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语文园地三”,把“习作”部分读一读,想想习作为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生读“习作”。)

生:要写清楚事情发展在怎样的环境里,及发展变化的过程。

生: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

生:作文中要用上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出示板书。)

师:在这些习作要求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

生:关爱。

生:人与人。

生:写事。

师:写事的习作要把握好两把宝刀,一是真实,二是在此基础上要把事写具体。你们真会抓住题目的关键字眼。请同学们读习作要求。

(生读习作要求。)

三、联系生活,拓宽思路,指导选材

师:世界充满爱,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材料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咱们交流交流。

生:我把作业本拿到教室时,作业本掉了,有一位同学帮我把作业本捡起来。

师:发生在同学之间的事。

生:我从书上看过一个事例:一位盲人摔倒了,一位少先队员赶紧跑过去,把他扶起来。

师:你真会阅读。

生:我班的一个同学生病了,同学们都去看望他。

生:……

师:咱们班是一个有爱心的班级,同学之间也充满着爱心。

生:同学忘了拿文具,可以到班级的“爱心箱”里借。

师:有没有发生在老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的事。

生:有一位老人家忘了带钱,另一位老人家看见了借钱给他。

生:(敬老的事。)

生:(发生在医院里的事。)

师:大家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生:九九重阳节,也是敬老节。

师:相信同学们能用具体的行动来表现出对老人的关爱。

师:真情远处不在,关爱充满人间。有最感动的事就是本次习作的好材料。

四、探讨写法,实例指导

师:请同学们打开“习作指导丛书”第三单元,读一读,然后交流习作方法。

生:可以采用环境描写。

(出示《穷人》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片断中对环境一冷一暖的对比,抒发了情感,表达了桑娜的勤劳。

生:还可以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

(赏析片断。)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一片断,想一想:学到了什么描写方法?

生:“二话没说”。

师:还有什么地方运用了动作描写?

生:“日夜操劳”。

生:“一遍又一遍地”。

生:还有一个“端”字。

师:要是沈老师来写会用“放”字,哪个词用的好。

生:“端”字用的好,这更能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师: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用词贴切。

师:你们还找到了什么描写方法?

生:还有语言描写。

生:还有心理活动描写。

师:请你读出有关的句子。

(生读“啊,李老师这是为了我们,日夜操劳才会这样的。”“您为我讲课那么辛苦,都顾不上喝口水,可却为我准备了水,您真像我们的妈妈。”)

师:片断中还在哪个地方也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请读出来。

(生读“您用慈母般的心温暖着我,我真爱您。”)

师:这一句心理活动描写,点明了主题。我们在写作时也可借鉴此写法。

五、学生习作,师巡指导

师: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让咱们用笔记录那一次次感人的经历,在写之前看看老师的温馨小提示。

(出示“温馨小提示”。)

师:请同学们默读“温馨小提示”。

(生读“温馨小提示”。)

(师点明关键词。)

(学生写片断,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片断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同学写的几个片断,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怎样评。

(片断1)

生:我这段写的是文章的开头。

生:这一片断,用了“沙沙,朗朗”叠词,我喜欢。

生: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

生: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师:文中“不起眼的小角落”与爱心医药箱的作用形成对比,更体现出它的作用。

师:这是老师给此段的评语:开头“旅游者的向导”。老师很想读读你的下文。

(片断2)

生:我这一片断写的是文章的结尾。

生:这一片断写得形象。我喜欢“关爱像一扇窗户”这个比喻。

师:老师也喜欢这个比喻句。

生:作者很会引用,“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师:最后这个句子是对大家的真情倡议。这是老师给此段的评语:结尾:“语尽意无穷”。

(片断3)

师:这一片断采用了什么写法?

生:采用了心理活动的描写(生读有关句子)。

师:采用了心理活动描写,使文章有了起伏变化。

生:还有一个地方也采用心理活动描写(生读有关句子)。

师:在片断中,有一句话采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教师指出,学生齐读。)

师:(评价)过程:以小见大,体现真情。

师:刚才我们展示的分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及事情的经过。如果你们写好了文章的开头、结尾及事情的经过,还缺什么呢?

生:题目。

师:对呀,这才能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今天所写的主题是“关爱”,“关爱”可以作为题目,也可以自拟。

师:让我们将爱进行到底,下节课继续习作。

【教学总评】

沈老师所执教的这堂习作指导课,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指导习作上有了较大地突破。

第一,关注情感的激发。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首先就要让学生乐于动笔。本堂课的教学,教者注意通过交流课件演示、片断引导、语言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习作欲望,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习作训练之中。

第二,关注思路的开拓。叶圣陶曾经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一篇习作的完成必须经历从思维到表达的过程,想好是写好的前提。据此,课上,沈老师努力在引导学生“写法”上下了功夫,先是让学生回忆过去有关“关爱”事,触发习作兴奋点,让学生浮想联翩;接着通过片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引发,并且通过“温馨小提示”启发学生把想要写的情节说具体。这样一步一步地展开学生的思路,放飞的思想。

第三,关注引导自由、有创意地表达。课上,老师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以童心、童趣对待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努力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样做学生愿意打开思维和语言的闸门,更有利于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喜欢的水果——橘子
打折
秋天的美
观后感
观《哈里波特与密室》后感
美妙的大自然
向日葵
鸟的天堂
我的愿望
沙滩
快开学了
我和小金鱼
游白云山
我和江老师
盛夏乘凉
正确认识婚姻自由 认真对待婚姻生活
论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变更与撤销
国际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
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商标策略研究
我国行政法律立法语言表述的若干问题浅析
浅谈中国梦之法治中国
论交强险重复投保的法律效力及其赔付规则
法律文书网上公开背景下行贿人免诉问题探析
浅议嫖宿幼女能否独立成罪
第三者侵害配偶权的法律责任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疑难问题分析
《婚姻法解释(三)》中有关房产分割的问题探讨
论刑讯逼供的危害及对策
论闲散青少年的现状、成因及社会工作介入
浅论特别权力关系领域中法律保留原则的适用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九
就《登鹳鹊楼》插图与注释矛盾同人教社商榷
《登鹳鹊楼》插图研究四题
《登鹳雀楼》试释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十一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之一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
《登鹳雀楼》是哲理诗还是抒情诗?
是“鹊”还是“雀”
《登鹳雀楼》非王之涣诗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七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八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之二
夕阳乎,朝阳乎?——《登鹳鹊楼》释疑
《登鹳雀楼》片断赏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