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谈
课堂上突出体现“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定教
课堂上,我让学生把预习自学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围绕着学生的问题去组织教学。这样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增强了主体责任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以人为本,让学生唱主角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1、相信学生,敢于放手:
本堂课的许多地方我都放给了学生,如初步感知课文学生质疑后,放手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提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再如学习“谈 《水浒传》”这部分让学生默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争辩讨论的功效,让学生积极参与:
这堂课中,我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习:一次是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学习人人参与,在补充完善、争论辨析中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和敏捷性。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巧设悬念,激发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
让学生唱主角,并不意味着放纵自流,相反,教师要通过点拨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堂课中,我抓住课题,巧设悬念:既然我叫他伯父,又问什么叫他先生呢?问题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三、以读为本,重朗读、重感悟
强化读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体现。这堂课,我将各种形式的读贯穿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特别重视朗读的训练。首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朗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读机会。如学习“人们对鲁迅无限崇敬和爱戴”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指生朗读,师范度读,学生再练读,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其次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第三朗读的形式活泼多样,指名读、师范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深化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总之,让学生唱主角,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要使学生全员参与,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我这节课给我最大启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母爱
- 乡愁
- 那一刻我真感动
- 雪
- 我有这样一位好老师
- 我有这样一位好母亲
- 我家又添新成员
- 圣诞狂欢
- 童年的回忆
- 我爱冬天
- 那一刻他让我感动
- 美丽的跃龙山
- 我家的小猫
- 广州动物园一游
- 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 镀金时代的腐败
- 中国电信危机
- 如何看待移民
- 岁月匆匆,美丽不改
- 792亿美元再当首富 比尔·盖茨成人间财神
- 游戏赛车:平行社会的开端?
- 美国民主之源
- 楼市温和复苏分化加剧
- 大数据催生财务变革
- 原油与美元的“探戈”
- 闲谈“日本论”
- 考琳·麦卡洛
- 权衡“自由行”
- 载人太阳能飞机创新了什么
- 社会安全感乃万众创新之基
- 秋游景山
- 景阳冈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挂两支笔的孩子
-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设计之二
- 赤壁之战
- 《林海》教案
- 草船借箭
- 别了,我爱的中国
- 《林海》教案
- 作者简介 郑振择
-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法建议
- 延安,我把你追寻
- 为人民服务
- 务实强本,返璞归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