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2
4《三个儿子》|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
课文
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4、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提学习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
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
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
④、评价。
三.学习课文2、3、6自然段
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
3、朗读指导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读。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学习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
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空城
- 那样所谓的青春
- 一日三秋
- 少了
- 无恙的孤独
- 断翅的千纸鹤
- 倒殇——致高三
- 生活的另一种美
- 生活不相信眼泪
- 问我几何
- 人比人
- 成长
- 花迹
- 一样的夏天
- 把自信留给自己
- 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探究
- 冷战后影响中德关系发展因素的初探
- 从中西传统文化探讨社会的和谐美
- 对昂格尔法律秩序概念的解读
- 影响战后初期美国对苏政策稳定性的动因探析
- 微博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影响
- 信息传播媒介影响背景下语言的变化分析
- 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发展视角转换刍议
- 浅析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 残疾人社会工作中优势视角的应用
- 阿尔及利亚自管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概述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男嗣偏好
-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失范现象与对策
- 浅析中国古代礼法结合及对当代司法启示
- 浅议“协商民主”
- 向狼借路
- 军犬黑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落花生
- 蟋蟀的住宅
- 我的课余生活
- 点面结合小练笔
- 为中华只崛起而读书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 《观潮》
- 爷爷的压岁钱
- 夜书所见
- 杨子荣打虎
- 纸船和风筝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