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4
直观释义 学用结合《瀑布》教例
师:谁能说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衬”字是什么意思?
生:映衬。
生:衬托。
师:噢,回答得不错,同学们的词语还比较丰富。那谁又能说说“映衬”或“衬托”是什么意思呢?
(生沉默,无人回答。)
师:(从讲台下拿出一朵鲜花)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这朵花美不美啊?
生:美。
师:(再从讲台下拿出几片绿叶粘在花的周围)老师再给这朵花配上几片绿叶,大家觉得这朵花怎么样啦?
生:更美啦。
师:是的。如果我们用上“映衬”和“衬托”这两个词,该怎么说呢?
生:绿叶映衬着鲜花。
生: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更美了。
师:说得很好。大家明白“衬”字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举例说说“衬”字的用法。
生:王娜洁白的衣服衬着胸前的红领巾,使红领巾显得更鲜艳了。
师:说得不错。那么课文上这句诗该怎样理解呢?
生:瀑布在千丈高的青山衬托下,显得更白了,就像白银一样。
[评析]
理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个句子的关键在于对“衬”字意义的理解。教者在教学过程 中,没有直接解释,也没有要求学生查字典,而是采用直观法释义,通过具体可感的实物演示让学生明白“衬”字的含义,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知识的心理特征。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运用中加以强化,做到了学用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借助电教手段教《瀑布》
1.借助录音带,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声响之美。
本诗第一节“先声夺人”,写瀑布之声。学生对“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的声音比较熟悉,但对“风吹松林”的声音却很陌生。于是我录制了这两种声音。在讲授这节诗时,给学生播放录音,使学生以身临其境的心理状态去感受这两种声音之不同:“浪涌岸滩”表现了奔放、洒脱之美,而“风吹松林”则蕴含着宏大、磅礴之美,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瀑布流泻过程中的声响之美。
2.借助投影片,让学生感受瀑布的色彩之美。
诗的第二节,作者化动为静,描绘了瀑布的颜色和光彩。随着峰回路转,眼前豁然开朗,瀑布突现,令作者产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的感想。为什么作者无法比喻这般景象?我边背诵第二节,边放投影片。学生看着眼前这幅山水画:雪白耀眼的瀑布在高高的青山的映衬下,是那么鲜明壮美,气势逼人,个个不由得惊叹起来:真是壮观啊!情境的设置,令学生自然地进入这美的画面中去,感受瀑布的色彩之美。
3.借助录像带,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形态之美。
诗的最后一节是对瀑布形态的描写,结尾处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巧妙地写出了阵风吹来时瀑布的形态之美:“如烟、如雾、如尘。”这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什么像烟,像雾,像尘呢?学生不容易理解。我选择了科教片《黄果树瀑布》中一段瀑布飞流而下的画面,连续放了三遍,一边放一边引导学生观察:瀑布直泻千尺,撞击岩石,飞溅无数细小水珠,在阳光下,飞珠徐徐上升、飘舞,呈现袅袅的轻盈之状,便 “如烟”一般;阵风吹来,云雾随风扩散、弥漫,瀑布呈现若隐若现的朦胧之态,便“如雾”一般;须臾细小的水珠在风中四散下落,又呈现飘洒自如之姿,又“如尘”一般。
瀑布的声响、色彩、形态无一不美,令人叹为观止,心驰神往。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在充分欣赏了瀑布的声、色、形之余,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那炉火纯青的语言之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触摸中华魂
- 中国,我爱你;中国,祝福你
- 论学习
- 二十年后回家乡
- 当我仰望天空时
- 天上的五线谱
- 无私的爱
- 震惊——5.12
- 秋天
- 侃侃座位
- 秋天的树叶
- 我爱我的祖国
- 三张照片
- 心恋
- 小草的呼唤
-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应用
- 浅议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
- 影响我国会计目标的因素分析
- 我国森林公园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 内审信息化平台在审计技术的变革下建立及研究
- 关于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
- 依托专业社团建设,开展ERP沙盘第二课堂教学的探讨
- 浅析行政事业资金往来结算票据的管理
- 浅谈企业货币资金的内控管理
- 浅析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发挥内审优势,做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
- 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流程的影响
- 医院收入核算的必要性及问题建议
-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
- 浅议财务造假及治理对策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夸父追日》教材理解
- 《夸父追日》教学札记
- 《夸父追日》教学实录
- 《夸父追日》教学札记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女娲补天》教学实录
-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 《夸父追日》教学札记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女娲补天》课文
-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 《夸父追日》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