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3
“翠”是一种什么颜色
“翠”是一种什么颜色近日,听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翠鸟》一课,觉得他在引导学生理解“翠”字时的做法,颇有一些新意,现整理如下:
师:“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我觉得“翠”是绿色的意思,因为课文中告诉我们翠鸟穿着“浅绿色的外衣”。
师:能够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说明你很会学习。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因为以学过的一篇文章《家乡的秋白梨》中有一句话:“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而叶子是绿色的。
师:不错,这位同学还能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知识,不简单。
生3:我觉得这里的“翠”字还应该带有一点“青”的色彩,因为课文中说翠鸟有一条“橄榄色的头巾”,我看到过新鲜的橄榄,它是一种绿色。
师: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识,说明你是一个很会动脑子的小朋友。
生4:我觉得这里的“翠”还应该给人绿色中带点白的感觉,因为在阳光的照射下,远远看去翠鸟会闪着白光。
生5:“翠”还给人一种很可爱、很亲切、很温柔的感觉。
师:你们的感受与众不同,但是经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感觉到翠鸟更美丽、更可爱了。其实,我也觉得“翠鸟”的“翠”字不单单是指绿色,还使人有多种不同的感觉,至于是怎样感觉,我想不同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只能靠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了。
……
这个教学片断引起了听课老师的思考。本人以为它至少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理解字义应是学生在开放中自主求知的行为。
“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你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吗?”这是我们在教《翠鸟》一课时经常采取的一问,它遵循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一教学原则,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但给学生的理解参照面却只有一个,有限制学生思维之嫌,而且是有于现代教育“注重开放、承认差异、关注个体发展”的要求的。于老师的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就将学生的思维从一个点中解放出来,更具体地说是书本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将学生引向了一个更为宽阔、更为开放的空间之中。在教师的激励之下,有的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有的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有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还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理解……以上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的重组和利用,是完全体现体特征的自主求知过程。
2.感受也是一种理解。
于老师最后在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观点之后说了这样一段话:“其实,……这只能靠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了。”的确,中国汉字在很多时候并不一需要言表,它是一种境界,需要去感受。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的那样: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情感;见“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吧……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这份弥足珍贵的独特感悟,因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大有裨益的。于老师的话不正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那些永不停息的人
- 淘气并快乐的我
- 我的爸爸
- 我的弟弟
- 我就是我
- “随机应变”的杨老师
- 我心中的“鲜花”
- 买不回的爱--母爱
- 我最拿手的本领
- 我的同座是个“两面派”
- 我
- “孩子王”――霸、牛
- 老师,您辛苦了
- 我就是我,不需要理由
- JBS
- 澳大利亚过失侵权责任法改革内容述评
- 试论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
- 论我国网站内容所含商业利益的法律保护
- 成本与收益视角下的金融机构反洗钱问题浅析
- 浅谈证明责任制度的内涵与价值
- 读《审判的历史――从苏格拉底到辛普森》
- 32组夫妻血型配组引入婚姻法中的夫妻关系内容教学研究
- 打车软件违约责任问题研究
-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价值功能与完善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的关系
- 对私人保安业定义及其功能的思考
- 昆明市黑车运营的法律规制
- 论网络环境下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
- 浅析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 关于对同性恋人群的权利保护的探讨
- 《春晓》教学设计之二
- 《谁的本领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学棋》教学设计之一
-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品诗 评画 构画——我教古诗《春晓》
- 《春晓》教学设计之一
- 《识字6》教学设计
- 《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之一
- 《春晓》教学设计之四
- 《学棋》教学设计之二
-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春晓》教学设计之三
- 《识字6》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