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9
《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体会同学们的欢乐心情。
2.通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理清课文思路,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片断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
从课文叙述中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断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二)理清文章思路。
(三)了解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体会同学们的欢乐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体会同学们的欢乐心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那么,在课间十分钟里,你们都开展过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自由发言)
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描写的场面在你们身边是不是也经常出现。
(二)通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项活动?
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不难答出: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
2.快速读课文。看课文还写了哪几项活动?
学生也不难答出:跳皮筋、跳绳、踢毽子、老鹰捉小鸡。
3.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答出:同学们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4.通观全文,课文可分为几个段?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归纳:
全文可分为两大段:第1段就是第1自然段。讲课间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是全文的总起。第2段是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课间活动的内容。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教师要注意听学生的读音是否准确。本文中有两个多音字,教师可采用“选音”的形式作为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如:喝彩(h5 h8)小将(ji4ng ji1ng)
3.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如敏捷、纵身一跃。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
如:海底捞月、沸腾。
(四)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谁能用概括、准确的语言说说第1段的段意。
因为第1段比较简单,教师可利用它考查一下学生前面知识掌握的情况。
指名答: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先讲的什么?后讲的什么?(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作者先介绍活动地点,再对活动内容进行具体叙述。
3.自己再读读活动内容那部分,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样进行具体介绍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①观众“围满”“喝彩”衬托出了比赛的激烈、精彩;②乒乓小将“你推我挡”“十几个回合”说明乒乓小将打球认真,水平高。
4.指名朗读这一段。
5.看看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
指名答:都是先介绍活动地点,再具体叙述活动内容。
6.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学习第3自然段。
7.汇报学习结果。
重点汇报作者是怎样具体叙述一个小同学是怎样爬竿的?“纵身一跃”、“像敏捷的猴子”、“迅速”、“不一会儿”都说明小同学动作灵巧、熟练。“他笑着向下张望”写出了小同学那种高兴的心情。
8.自学第4自然段。自学后填表。
教师事先发给同学一张空白表。
表现
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发动猛攻。
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盯着,左躲右闪,蹦来跳去。
抓包的同学轻巧一抬腿,猛一转身,海底捞月。
9.填完表格,用心体会,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围绕一个意思,把一个片断写得十分具体。
10.导读,进一步体会。
教师读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学生齐读后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课文主要讲了哪三项活动?
2.任选一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活动内容写具体的?
(二)讲读第5自然段。
1.过渡:课间活动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以外,还有什么?齐读第5自然段。
2.作者怎样向我们介绍的?
指名回答:有的……有的……有的……最有趣的……
3.这是怎样地介绍。
指名回答:这是概括地介绍。
4.小结: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是本文写作上的突出特点。下面我们学习课文2、3、4自然段的写法练习写一个小片断。
(1)题目是:我喜欢的一项课间活动。
(2)先想一想这项活动的内容、过程。
(3)组织好语言,说给你的同桌听。同桌同学可及时订正。
(4)说给老师和大家听。
(5)写在本子上。要求:语句要完整、通顺、连贯
【板书设计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自述
- 他触动了我的心灵
- 周恩来与数学
- 我是乖乖女
- 电影票的遗憾
- Dacing Queen
- 春天的思念
- 2007年全国卷II失分警示:摆渡手
- 人救狗
- 我的朋友
- 我佩服她
- 恶魔天使
- 俺的老班
- 父爱如坯
- 不可失传的孝顺
-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性批判思维
- 新形势下的刑事和解制度
- 温情受难,只为活着?
- 中国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 阿坦巴耶夫时代吉尔吉斯斯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潮安同奉善堂“开乩”活动的文化特征
- 嘉莉妹妹与珍妮姑娘形象性格对比分析
- 中国富人阶层“两栖”消费行为影响机制探究
-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重要意义研究
- 生态文明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 从结构主义视角看“后”都市婚恋剧二元对立及母题
-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微博用户媒介素养提升研究
- 毛泽东分配思想及当代启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 泰语品性熟语的概念隐喻探析
- 《望洞庭》教材理解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其它杂项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课文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学设计
- 《礼物》教学设计
- 《望洞庭》教材理解
- 《水都威尼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