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同学们,在自然界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共栖。你们想了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0课《》。(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准“栖”字的读者。
3.解题,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共栖。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奇趣”“水火不相容”“居然”“和睦相处”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
2.重点探究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为什么说这些共栖现象是有趣的;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①第2自然段讲了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犀牛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犀牛鸟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虫和蛆卵,还能为犀牛鸟放哨、报警。所以大犀牛和小小的犀牛鸟成了一对好朋友。
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第4自然段讲了鳄鱼和燕千鸟是如何和睦相处的。
鳄鱼的牙缝里经常塞满残渣,牙齿和口腔又痛又痒,鳄鱼张开大嘴巴,燕千鸟就飞进鳄鱼的嘴巴里,为它剔牙。这样燕千鸟吃饱了,鳄鱼的牙也不痛不痒了。
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③第3自然段讲了百舌鸟和金黄鼠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春夏之季,百舌鸟到金黄鼠的洞穴里去产卵,在它的洞穴里孵化育雏。金黄鼠不但不伤害百舌鸟的卵和雏鸟,而且还替它照看着。一直到小百舌鸟飞出,这一对好朋友才分手。金黄鼠收留百舌鸟,并非有利可图,只是喜欢听百舌鸟的歌声。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五、扮演动物,编演课本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从课文中任选一对共栖的动物,自愿扮演角色,在小组内编演童话剧。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在班上展演。
六、总结、拓展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犀牛和犀牛鸟、鳄鱼和燕千鸟、百舌鸟和金黄鼠之间有趣的共栖现象。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如果你还知道生物的其他有趣现象,说给同学听。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有趣现象。
教案点评:
由于本课讲的是几种动物的有趣的共栖现象,学生很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感悟、自悟其法、自得其乐,从而巧妙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夏夜
- 快乐的六一节
- 春天
- 小小的梦想
- 我学自行车
- 我家的小狗
- 春天是什么颜色
- 妈妈的爱
- 玩雪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钻洞
- 玩具诉苦
- 广州的小凤饼
- 成长,有些快乐和烦恼
- 小狗的新家
-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改革的问题及其解决构想
- 钢琴触键技术对钢琴音色的影响
- 音乐教育与学生人格塑造的策略初探
- 基于MOOC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研究
- 浅谈《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849》的和声及伴奏织体分析
-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
- 再谈如何引导学习钢琴的儿童转变抵触情绪
-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模式研究
- 高校音乐教学在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 贵阳社区音乐文化实践
- 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 浅谈钢琴表演艺术中的放松技巧
- 高校艺术生管理中网络的重要性
- 浅析我国音乐教育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 即使我跑得足够快,你还是我附近的遥远
- 苏教版《i u ü》教案之二
- 苏教版《z c s》教案之一
- 苏教版《a o e》教案之一
- 苏教版《zh ch sh r》教案之一
- 苏教版《ao ou iu》教案之一
- 苏教版《认一认2》教案之二
- 苏教版《d t n l》教案之一
- 苏教版《zh ch sh r》教案之三
- 苏教版《b p m f》教案之一
- 苏教版《i u ü》教案之一
- 苏教版《认一认2》教案之一
- 苏教版《zh ch sh r》教案之二
- 苏教版《g k h》教案之二
- 苏教版《d t n l》教案之二
- 苏教版《un ün》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