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21《登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深渊”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时时锻炼意志对人的成长的帮助与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课前师生围绕名言、格言展开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段话:
“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2.引出课题:登山。
3.了解预习情况。
a.这段话是谁说的?(结合课件简介列宁)
b.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初知课文大意)
二、质疑定向,合作探究
1.自由读列宁说的话。
2.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主提问)
3.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确定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
4.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重点问题。
(1)提示学习程序。
寻找合作伙伴--确定学习方式(朗读、谈体会或表演,任选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学习方式。
(3)分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a.表演:表演前适当提问,创设情境。(结合课文理解“巍峨””悬崖”“深渊”等词)
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评一评刚才表演时有没有把路的“险”充分表现出来。着重抓“紧紧贴”“扭向一旁…”“狭窄”“碎小”“舒了一口气”“险些”“头昏目眩”等词句。
b.朗读:请朗读小组读有关描写小路险的段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结小组学习情况。
6.课件展示日出美景,配乐范读15自然段。
7.师生合作有感情读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三、展开辩论,升华认识
1.引出辩题: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
2.组织辩论。
a.自由组成正方反方。
b.双方各自从课文中找充分的理由。
c.展开辩论(教师当辩论会主席,适当点拨)。
3.教师小结。
4.再读列宁的话。
四、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大家一定深有感触,请把自己对列宁说的这番话的理解和对全文的感悟,浓缩成一两句话。(引导学生学写格言)
2.布置课外作业。
课外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从相关的课文、课外书以及网站上去搜寻列宁的故事,两周后召开“感悟列宁”综合学习报告会。(形式自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莫拉克之子
- 父爱真伟大
- 妈妈是个“偏心眼”
- 梧桐树
- 摩尔庄园
- 奇妙的书世界
- 校园的风景
- 我后悔的一件事
- 不认真的代价
- 养蚕
- 读《伊索寓言》有感
- 小象比赛
- 大海边玩耍
- 我的姐姐
- 老家之行
- 关于华山松栽培技术要点的探讨
-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研究以及在福建农业中的应用探讨
-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关于油松大树移栽成活率的研究探讨
- 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 浅议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 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 浅谈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
- 浅谈在西安城中村居住的优劣比较
-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安装与施工管理优化策略浅析
-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浅析
- 浅述如何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
- 侧柏容器袋育苗技术要点研究
- 浅析成本控制意识在施工项目中的重要作用
- 杉木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研究
-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 6《再见了,亲人》
- 1《狼牙山五壮士》
- 19《悲壮的一幕》
- 6《台湾蝴蝶甲天下》
- 20《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 28《福尔摩斯的推断》
- 2《草船借箭》
- 2《三亚落日》
- 3《时光老人的礼物》
- 4《太阳》
- 18《学与问》
- 7《忆铁人》
- 1《燕子》教学设计之三
- 1《燕子》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