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22《黄继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背诵课文的第8~11自然段。
教学重点
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他爱国注意和国际主义的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新课,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
1. 导语 。
2. 介绍上甘岭战役及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的战役。1952年10月14日,侵略朝鲜的美军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了坚决的回击,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斗异常激烈。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收复了已失的阵地,于11月25日胜利地结束了战斗。战役历时43天,歼灭敌人二万五千余人。黄继光是1950年加入民兵,第二年加入志愿军,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认读生词。
(1)战役黎明负伤持续屡次规定胸膛晕倒报仇倒塌
启明星营长朝鲜
(2)匍匐(pu fu)摧毁(cui hui)
2. 注意:“晕”“朝”“屡”“役”的读音,“黎”“暴”“塌”的写法。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减字,及时纠正错误。
四、分组再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理清脉络。
(1) 课文讲述了什么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2) 这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 试用归并法把课文分成四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出答案:(1、课文讲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取战斗的胜利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2、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我们可以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把相关意思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将课文分成四段,这种方法叫合并法。3、分段:1——2自然段,概述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3——6自然段讲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请求。7——11自然段详细叙述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12自然段讲在黄继光的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占领了597.9高地。)
五、作业 。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
1. 学习第1段。
(1) 指名读第1段,边读边思考:黄继光所在的营在什么时候,接到上级的什么命令?
学生读课文后,找出重点句回答上述问题。
(2)投影出示重点句,讨论。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课堂讨论:“黎明”是什么时间?通过讨论知道黎明是天快亮或刚要亮的时候。
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大约是多长时间?战士们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这一任务的?从哪些词看出?说明了什么?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这项任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持续”一词是延续不断的意思,连续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时间紧迫。)
(2) 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
(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段意:接受命令。
二、学习第二段。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小组讨论后回答。
2、理解重点句子:
(1)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屡次”上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为什么“屡次突击”都没有成功?
“屡次”是多次的意思,去掉这个词就成了一次突击了,有了这个词更能说明任务艰巨。
指导朗读这句话。“屡次”“比雨点还密”“压”要重读。
(2) 分组讨论句子: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战斗员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让祖国和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第二段,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请求任务)
小结学习方法: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再体会重点词语、句子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想一想这一段的意思,用四个字概括。
三、根据上述方法,自学第三段。
1、 分组学习,讨论,朗读。
出示要思考的问题:(1)黄继光和两位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3) 黄继光负伤后又怎样做的?画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
(3)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2、 以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注意重点引导比较以下句子,并加强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1)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下来。
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全文三次出现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的句子,说明敌人的火力点越来越强烈,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却没有退却,表现的英勇顽强。)
(2) 他用尽全身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体会句中的数量词和省略号,表现了黄继光的顽强的意志。)
(3)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比较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尤其是第二次,说明了啊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3、 段意:英勇献身
四、学习第四段。
1、 齐读后,让学生理解:“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
2、 归纳段意:占领阵地。
第三课时
一、 总结全文。
1、 朗读全文,注意从黄继光的语言、行动,读出战斗环境的险恶和黄继光坚强的意志,体会他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2、 结束语:
二、 指导背诵8——11自然段,练习背诵。
三、 巩固及加深练习。
1、 组词。
役( )屡( )暴( )塌( )膛( )
设( )缕( )爆( )踏( )躺( )
规( )( )( )晕( )( )( )
启( )( )( )( )黎( )( )
朝chao( )zhao( )鲜xian( )xian( )
2、 选词填空。
战斗战役战争
上甘岭( )是抗美援朝( )中,其中夺取敌人的5979高地的( )是关键的一仗。
(提示:战争>战役> 战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节食家-我的妈妈
- “毛蘑”大战
- 妹妹的趣事
- 我的变脸老师
- 我们的英语老师
- 柔弱同学
- 她――生活中的强者
- 老师
- 我的好朋友
- “郑明智”老爸
- 爸爸心爱的烟
- “幼儿园的小男孩”
- 吾班“另类”
- 我有一个好爸爸
- 一个拾金不昧的人
- 熊十力“体用不二”本心论哲学的逻辑建构
- 浅谈元代官吏休假制
- 一部新意迭出的宗教工作史著作
- 我眼中的中国文化
- 四川方志所载节庆演剧史料辑考
- “给僧道度牒”与“命道篆司造周知册”
- 变革时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塑造与形成
- 新加坡英语与香港英语词汇特点比较
- 王同轨交游及其小说创作
- 《史记·越世家》中的范蠡
- 框架之争:作为公共领域的微博空间
- 微博意见领袖的角色分析与引导策略
- 论用典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
- 民族整合与文化认同:努尔哈赤汉人“恩养”政策
- 汉语象声词的语义与标写形式
- 《秋天向我们微笑》教学札记
- 《鹿柴》课文
- 《鹿柴》教学设计
- 《鹿柴》说课设计
-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 《鹿柴》教学设计
- 《三棵银杏树》教材理解
- 《鹿柴》相关知识
- 《鹿柴》教学札记
- 《三棵银杏树》教学实录
- 《望庐山瀑布》其它杂项
- 《鹿柴》教学设计
- 《望庐山瀑布》诗文
- 《鹿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