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0
《童趣》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时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人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七年级学生又刚接触文言文,因此,本课教学应当把朗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印发资料指导)进行朗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课堂上教师激趣引导,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体会物外之趣,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想像,感受童趣,体验人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为此,教学中拟从课前预习、课堂介入、拓展延伸、课外活动等环节进行设计。自主性学习最看重课前预习。因此,课前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以及朗读的方法技巧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课堂介入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成果的展示以及对课文内容等的进一步讨论探究的过程,拟采用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拓展延伸,就是通过拓展,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锻造学生思维的强度等等。本课的拓展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的童趣,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复习、巩固、提高。拟从读、写方面加以训练开展活动。
(说明: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在设计上应特别重视课前预习训练,把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文本对话。)
基于以上分析和设想,我的设计是:
【教学目标】
1、朗读以至背诵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利用文下注释、工具书,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复述内容大意。
3、体会文中的“物外之趣”,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的“物外之趣”,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竞赛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准备】
1、教师印发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的资料给学生。
2、教师以资料的形式提供本文的朗读节奏、停顿。要求学生课前反复自主朗读,尽量读出语气。
3、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幻灯展示几幅童趣图:捉蝉、捕鸟、打陀螺。
教师谈话引入。
(说明:图像可以创设情景,为课堂注入活力,进一步激发兴趣,创造阅读期待。)
二、简介作者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简介作者,教师再补充。
(说明:学生根据注释介绍,教师补充,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结合起来。)
三、课堂介入
1、朗读竞赛:
⑴ 学生与老师竞赛。课文共四段,分别指一名学生与老师进行朗读竞赛,其他同学当评委,要求从音准、节奏、语气对老师和学生朗读的情况加以评价。
⑵ 学生评委评价,教师总结强调字音、节奏、语气。
⑶ 学生齐读课文。
(说明:竞赛的形式,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让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学生敢说话、说真话的习惯;与老师竞赛,其实是教师在进行朗读的示范。)
2、抢答赛:(落实文言词语)
⑴ 幻灯逐一出示词语让学生抢答解释。
第一组词语:细、察、昂、首、项、果、林、兴、方、鞭、驱。
第二组词语: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⑵ 学生根据各组抢答次数和正误情况,评价那组好。
⑶ 教师补充,引导学生看课后“研讨与练习二”,强调解释词语的方法:加字,换字,讲述大意等。
(说明:在抢答中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教师再进行方法的指导,这样既注重过程,又重视方法。)
3、擂台赛:(落实课文的内容大意)
⑴ 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用五分钟的时间再次朗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尝试复述内容大意。
⑵ 以打擂台的形式学生复述(每人一段)。
⑶ 学生对复述情况用掌声的多少来评价,教师强调总结。
(说明: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翻译,不求字字落实,基本原则是为他们创造主动求知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4、合作探究:
幻灯出示问题,要求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然后六人一组进行讨论探究,最后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问题:
⑴ 文中写了哪几件事?作者从中获得了什么“物外之趣”?
⑵ 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说明: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5、学生自由朗读,进行背诵训练,教师巡视指导。
(说明:通过自由朗读,进行背诵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联想、想像,口头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
(说明:拓展延伸,把课堂与课外、语文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体味人生,同时也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
五、课外活动
1、背诵课文。
2、写作:《我的童年趣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文具争霸
- 检阅
- 秋
- 吃大鱼
- 我的课余生活
- 她的微笑
- 寻梦
- 保护可爱的动物——大熊猫
- 我理想的房间
- 小河蚌的故事
- 在迎接世博的日子里
- 60年前的今天
- 国庆60周年
- 秋思
- 系不住的鞋带
- 美国收入分配运行分析及经验借鉴
- 土地流转、中小企业与产业园区的联动机制研究
- 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
- 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
- 基于生态功能的京津冀山区一体化治理研究
- 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困境及对策建议
- 节假日需求高峰对消费者产品选择的影响
- 中国乡村城镇化应走“适度城镇化”发展之路
- 互联网金融客户行为研究及对商业银行转型的思考
- 德国最低工资制度的争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探讨
- Aberdeen供应链金融研究新进展与启示
- 中国经济金融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 国外低碳经济政策研究:进展、争论与评述
- 《爬山虎的脚》片断赏析
- 《爬山虎的脚》教学札记
- 《爬山虎的脚》片断赏析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札记
- 《爬山虎的脚》说课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札记
- 《爬山虎的脚》教材理解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札记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材理解
- 《爬山虎的脚》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