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5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2、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
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愠 曾子 三省 罔 殆 女 凋
2、朗读成诵: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各自练读。
⑵ 检查背诵情况。
3、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其大体意思,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逐章逐句翻译,品味探究。每小组派1—2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例1:“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告诉我们对人要懂得宽容和理解。
例2: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思考能使学习更深刻。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翻译上或内容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在黑板上汇总,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温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是手段,“知新”则是获取新知识,是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不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新发现的人,是不可以为师的。
五、拓展延伸
1、再次检查背诵情况。
2、教师读《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学生从中找出常见的成语、格言和警句来。
⑴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
⑵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⑶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
⑷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习相远)
⑸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文会友)
⑹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途说)
⑺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⑼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顺)
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
其他,如:当仁不让;三思而后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六、布置作业
1、能熟练背诵全文,并把有关成语、格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看注释,查工具书,书面翻译全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家的“多变睡眠虫”
- 愉快的事
- 我的小表妹
- 未来的机器人
- 读《狮子和鹿》有感
- 我的好朋友
- 做核桃灯笼
- 家乡的特产
- 鱼
- 学做炸豆腐
- 爸爸的爱
- 小偷光顾我家
- 有趣的小实验
- 观察中的发现
- 唠叨的妈妈
- 2015:风险集中释放
- 智能家居的窘境
- 水平or垂直,不是一个问题
- 区域经济前行
- 基础设施投资的新股权
- 2月份地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 中国制造新图景
- 资本市场进入“互通”时间
- “双引擎”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
- 代表委员热议本刊两会专题报道
- 以创新驱动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
- 中国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
- “互联网+”是引领信息社会的新引擎
- 万亿养老金如何入市
- 豁免“地租”
- 第十册《练习6》教学设计之一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之二
-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之一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四
- 《习作5》《迎六一征稿启事》教学设计之一
- 《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二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三
- 《赠汪伦》教学设计之一
-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之一
-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之二
- 《学与问》教学设计之一
-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之二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