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渔家傲•秋思》三“异”

《渔家傲•秋思》三“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4-12-18

《渔家傲•秋思》三“异”

细读《渔家傲•秋思》,词中的三处“异”引起了我的注意。异者,不同也。有异,诗歌才显个性的多彩、心灵的丰富和语言运用的出奇制胜。

一、风景的“异”

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不仅突出了秋天的景色不一般,而且还很有特点。什么特点呢?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这一“地域”就是“塞下”,即西北边疆,或“衡阳雁去无留意”的一个偏远所在。“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都要飞回南方避寒。古代传说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才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渔家傲•秋思》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到底是什么样的特异风景使大雁“无留意”呢?是城头的号角吹动,是四方的边声随之而起。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等边地的悲凉之声。李陵《答苏武书》中有“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这真是一部悲切苍凉的交响曲。那身处西北边疆的诗人呢?大雁都毫不留恋的地方,诗人却不得不留在那儿,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境况呢?雁去的地方是南方,是诗人盼望的家园。这让诗人很快就想起了远在苏州的家乡。此时,苏州的家乡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呢?想到家乡的温暖,诗人的内心不免有些落寞。于是,边塞特有的悲凉之声便令诗人感慨万分。与此同时,相异的风景也让诗人深刻感受到了家乡的遥远,而这种空间的遥远又调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没有落入俗套的悲秋。由此可见,对风景的“异”的初步体验,确实是深层次探究这首词的有力铺垫。

二、数字的“异”

这里说的数字上的“异”,是指对塞下风景的补充描述和对作者情感的延伸探究。《渔家傲•秋思》中有两处数字的“异”值得关注:一处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与“孤”;另一处是“浊酒一杯家万里”中的“一”和“万”。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千”表示极多,“千嶂”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层叠的山峰,“千嶂里”指崇山峻岭之中。诗人用“千嶂里”这三个极其简练的字,就写出了边塞地理环境的独特。与“千嶂里”这种重重叠叠的山峰相异的是“孤城”:以“孤”代“一”,更增添了孤独、渺小、萧索之感,更给人一种沧海一粟的悲凉之意。当然,这座城池也是一座大门紧闭的城池。这座城池为什么刚到傍晚就早早关闭了城门呢?是因为“四面边声连角起”——军中的号角声已经说明战事吃紧,“孤城”的形势十分紧张,甚至有可能还处在敌人的包围中。这座早早关闭城门的城池,在落日的斜晖中会让词人想吟咏“大漠孤烟直”,可他内心却少了王维那种诗意般的开朗,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沧桑。正是因为如此,一个“千”字,一个“孤”字,就利用数字上的极大差异,将塞下风景描绘得这般令人印象深刻。这时,诗人若再次想到南方柔媚的秋天,想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色彩绚烂,以及“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和谐悠然,内心的感触一定会更加强烈。在这种反差中,诗人的内心决不仅仅只是想到家乡的遥远和望雁归去的落寞,还有内心的紧张和对归家遥遥无期的担忧。

“浊酒一杯家万里”中,“一杯浊酒”一个人喝,其中的孤独自是不言而喻。因为,这杯“浊酒”少了曹操“对酒当歌”的那份豪迈,少了李白“金樽清酒”的那份轻盈和潇洒,更少了苏轼“把酒问青天”的那份浪漫,却多了“离家万里”的浓重思念。但是,如果说这杯“浊酒”中的厚重仅仅来自对家乡的思念的话,那肯定是不够准确的。其实,这杯“浊酒”中蕴含的词人的情感要复杂和微妙得多。接下来的“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范仲淹是个内心满怀豪情的人,不立下盖世功勋不会轻言回家。此刻,他心中有两对矛盾——一对是“家国之思”的矛盾,一对是浓重的乡愁与个人豪情壮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在他内心纠结,一直无法解开,于是就有了借酒浇愁,就有了“家万里”和“归无计”的无奈感叹,进而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杯“浊酒”的厚重。

以上两处数字上的“异”,既写出了塞下风景在诗人眼中的萧索与寂寞,又再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沉重、悲凉的情感。总之,这两处“异”不仅使这首词的景与情融合得更加紧密,而且还为我们再现了这样的场景:诗人身处落日西沉时城门紧闭的孤城,端着一杯浑浊的烈酒,看着重山中升起的长烟,想起了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流下了两行苍凉的眼泪。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情感的“异”

满耳的边声是悲戚的,满眼的风景是悲凉的,“将军白发征夫泪”是悲壮的,但这种“悲”不是一般的忧愁或悲伤,而是一种能使人不眠的忧愁,能令人整夜“不寐”。那么,这首词是不是落入俗套的悲秋之作呢?显然不是。

其一,这种忧愁的背景不仅不灰暗,而且还具有一种明亮的色调,是“羌管悠悠霜满地”:边塞特有的乐器——羌笛,奏出的是悠扬的乐曲,与之相伴的是明亮的月光照着满地的霜雪,整个世界一片华光。虽然这样的景色容易让人想到渐逝的年华,以及感伤于坚守边陲而不得归家的无奈,却也少了“明月楼高休独倚”的敏感和惆怅。就这样,明亮的月色伴随着高昂的乐曲,词人的忧愁便随之也明亮和高昂起来。这样看来,范仲淹的这首《渔家傲•秋思》显然不是一般的悲秋之作。

其二,外在的景色虽然时刻透出悲凉,但词人内心却依然满怀豪情。其中,“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不立下盖世功勋就没有理由回家。可见,词人内心还是充满雄壮的抱负的。也正是因为词人有这样的雄心和抱负,所以整首词从表面上看虽然是凄凉的,但深入品味后却不会让人觉得凄凉,反而会让人感受到许多悲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都是粗心惹得祸
看阅兵的感受
享受雨中寂静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我的自画像
生活因读书而精彩
我喜欢的公园
我的家乡
爱的翅膀
教师节
我懂得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我与红领巾
唱红歌比赛
给爸爸的一封信
失败,并非只是失败
激励理论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关于NGO参与居家养老的几点建议
关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研究
议如何做好国家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
青海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录取政策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影响
在台就读陆生饮食消费习惯之调查分析
关于城中村村民城镇化的几点思考
论“中国梦”的社会、政治稳定意义
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研究
国外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启示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公平性不足的原因浅析
从组织变革因素角度讨论国务院改革之历程及趋势
政府服务窗口的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简析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民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思考及建议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札记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课文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材理解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材理解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