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0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高二选修教材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主要是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教材中说,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情境”意思是“情景、境界”。唐代诗人王昌龄认为情境即诗人主观世界的情感(相当于“物境”)。我将两种意思合而为一,理解为“情景和情感”,而把以把握情景、体验情感为主体的教学称之为“情境教学”。“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教学就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形象教学教会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形象教学必须根据情境再造想象,依据文字想象出当时景当时人当时主人公的感情。没有置身诗境,“再造想象,缘景明情”的情境教学就是空谈。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篇浪漫主义的杰作。我想就这首诗歌来谈谈“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教学方法。《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李白运用奇特的想象、神奇的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场场梦境中的奇景,塑造了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把全诗构思成几幅美丽的图画。读诗如同观画,他能把我们带入那神奇的梦境,去领略天姥山的雄奇和壮美,去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置身诗境,创设情境,运用再造想象的方法缘景明情,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这样,才能既重点突出,又较容易地完成教学目标。

《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我们描绘了四幅图画,即四个情境。“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为第一情境。

讲解第一情境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读两遍,再思考,并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置身诗境(情境)中,体验梦境中种种神奇的经历,体味诗人内心情感受到的强烈震撼,让学生自己描绘此情境(最好采用口头表达),并提醒学生注意“湖”“月”“飞”“影”“绿水”“清猿”等词。比如,教师可作如下示范,让学生领会方法。

教师示范:

诗人描述的第一情境是:诗人因向往而生梦。今夜月光格外皎洁,镜湖清幽静谧,诗人在月光荡漾下飞渡镜湖,那飘逸的身影映照在清澈的湖水中,令人恍若仙境。诗人一直飞到剡溪。这里因晋代山水诗人谢灵运曾经宿过而神秘。此处绿水荡漾,清猿啼鸣,景象清静幽雅,似乎只有神仙才能领略这里的神奇景象。还没有登山,诗人的喜悦已难以言喻,登山的心情已迫不及待了。李白是何等的飘然快意!“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为第二情境。诗人描述的第二情境是:穿上谢公特制的登山木屐,登临连接青云的石阶,在半山腰观日出,又听到天空的天鸡叫,景色壮观,令人心醉,这就点明了梦游的时间是从月夜到拂晓,景色由清幽到壮美,此为第二情境。陶醉的李白乐而忘返!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为第三情境。诗人描述的第三情境是: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景色由清幽壮美到离奇险怪,此为第三情境。李白震撼惊奇!“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为第四情境。诗人描述的第四情境是:突然间,电闪雷鸣,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的洞府石门打开了。在那一望无际的青色透明的天空中,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的楼台。这里先后使用四字短句与七字对句,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景色和惊天动地的响声,把洞天石门打开的雄伟之势,充分表达出来,为神仙们的出场拉开序幕。紧接着,神仙们都“霓衣”“风马”而至,老虎为他们奏乐,鸾鸟为他们驾车,浩浩荡荡,其乐融融。凡此种种,一个富丽堂皇,光明一片,济济一堂,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就呈现于我们眼前了。此为第四情境。这便是诗人的梦寐以求的乐土,当然就成了梦游中的高潮。

可以说,诗人的情感是通过他所描绘的情境表现出来的,没有景就没有情。因此,欣赏诗人为我们描绘的这四个美妙的情境过程中,必须反复诵读,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创设出梦境中的情景,再造出情境中的形象,进而体会诗人因情景变化而产生的不同感情和深沉的思考:什么才是人生的至境?什么才是真正的追求?

其实,梦中仙境象征的是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作者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是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而后半部分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总之,“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再造想象教学是一种形象的教学,较之抽象的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最需要滋润的
网络奇缘
第一次下厨
妈妈,我真想对您说
暑期任务
妈妈笑了
我的爸爸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孝心故事遍古今
孝心献妈妈
电影《蜘蛛侠Ⅱ》观后感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爸妈,你们后悔了吗
伟大与平凡
最喜欢的礼物
语文教学中学生想像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做好生物教学工作
浅谈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以学生英语学习需求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
研究分层教学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合理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思考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机械基础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独立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探究
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英美文学中审美传统以及文化气质的探讨
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浅论如何提高南疆片双语教学质量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效果
《梅花魂》教学设计2
撞击心灵的一课──《桂花雨》教学案例
《梅花魂》教学设计3
尊重学生的感悟──《桂花雨》一课教后感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为学生寻找灵感──《桂花雨》教学随笔
《桂花雨》教学设计5
《桂花雨》备课思路
作文:《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7
《梅花魂》教学设计5
《梅花魂》教学设计4
魂牵梦绕梅花魂──《梅花魂》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