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2
2009高考备考文言文翻译的复习
一、文言文翻译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所谓直译,就是要严格按照原文语句一字一句翻译字词,尽量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并力求表达方式和原文一致。换句话说,就是“原文字字有着落,译文字字有依据”。所谓意译,就是结合原文语句的句式特点和主要字词的意思,并根据上下文间的语意关系正确理解原文语句的意思。
二、文言文翻译要强化“语境意识”和“分点意识”
所谓“语境意识”,就是能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及其用法,并进行整体翻译。所谓“分点意识”,是指每一个知识点,如句式、修辞、表达方式等都要落实,切忌笼统。具体地讲,就是翻译文言文时,句子中的实词必须字字落实,句子中的虚词要知道其用法。
三、文言文翻译要符合“信”“达”“雅”的要求
所谓“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即既要让译文忠于原文,又要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所谓“达”,是指语句通顺畅达,没有语病,即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及用词习惯。所谓“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即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语言风格和写作风格。
四、翻译文言文的六种方法
1.“留”。所谓“留”,就是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如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以及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官职、书名等的专有名词。例句:
(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2)石华、象溪、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
分析:(1)句中的“永乐”和(2)句中的“石华”“象溪”,分别指年号、地名,翻译时可以不译,照录原文即可。
2.“换”。所谓“换”,就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替代文言词汇,如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等。例句:
(1)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2)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分析:(1)句中的“就”可以译成“靠近,靠拢”;(2)句中的“苦”是意动用法,可以译成“对……感到苦恼”。
3“补”。所谓“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要补出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以便使句意完整通畅。例句:
(1)乃得召见,遂见亲信。
分析:(1)句中省略了“皇帝”,翻译时应当补在恰当的位置。
4.“略”。所谓“略”,就是把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衬字、虚词等删去。例句: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分析:(1)句中的“也”是句末语气词,可以不译;(2)句中的“而”在句中起结构作用,也可以不译。
5.“调”。所谓“调”,就是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过来。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常见的类型有“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例句:
(1)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2)擒历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分析:(1)句中的“此可何难之有焉”宾语前置,应还原为正常语序;(2)句中的“其有威容如此”定语后置,应按“其有如此威容”的语序翻译。
6.“贯”。所谓“贯”,就是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通畅地翻译文言文。比如,文言文中常有带有修辞色彩的说法或用典的语句,翻译时按现代汉语的习惯翻译就可以了。例句:
(1)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
(2)滔表言二人离间骨肉,请杀于有司,亦遗此书云云。
分析:(1)句中的“蒙尘”比喻“天子流亡在外”;(2)句中的“骨肉”可以译作“兄弟骨肉之情”。
做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理解是基础,表达是难点,只要辅之以方法指导坚持练习,做好这类题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 读《匆匆》有感
- 读《愧对感恩》有感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 真爱的体现
-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 读《生命不打草稿》有感
- 惬意在哪里
- 2012观后感
- 读《灯光》有感
-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 《海伦凯勒》读后感
- 读《荷塘月色》有感
- 读《哈利波特》有感
- 读《一百分的谎言》后感
- 夜色中的列车
- 爱的零距离
- 爱,随着一群夜鸟飞起(外一首)
- 雅安,我们和你在一起
- 森林之夜 2014年7期
- 丁香花哟,你给我一个梦
- 于天地之外
- 当我写下CDZ
- 不知为什么
- 花朵在燃烧
- 读你以前的信
- 咦,看那朵雪花
- 心灵的忏悔
- 被刻下的名字
- 丁香花开 2014年7期
- 她是我的朋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盘古开天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妈妈的帐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好汉查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赵州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燕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给予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掌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我不能失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 路旁的橡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