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4-12-25
“以”“而”做连词时的八种关系
“以”“而”是文言文阅读中经常考查的两个重要虚词,它们都有多种用法。“以”可做介词、连词,“而”可做代词、连词。在很多诗文中,这两个词经常一起出现,如“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等。通过对这两个词意义用法的归纳,笔者发现这两个词经常在一起出现是有原因的,它们在做连词时有相同的用法,即均可表示并列、递进、承接、修饰、转折、假设、目的、因果等八种关系。下面分别举例如下。
一、表并列
可翻译为“并且”,或不译。
1.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而,不译)
2.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
请允许我停止断绝那世俗的交游。(“息交”“绝游”同义;以,不译)
二、表递进
可翻译为“而且”。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而,而且)
2.早实以蕃。(《种树郭橐驼传》)
早结果而且结得多。(以,而且)
三、表承接
可翻译为“于是”“就”“然后”,或不译。
1.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
拔出剑切着吃起来。(而,不译)
2.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樊哙侧举盾牌一撞。(以,不译)
四、表修饰
可翻译为“地”,或不译。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而,地)
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种树郭橐驼传》)
树木的本性就一天天地背离、损坏了。(以,地)
五、表转折
可翻译为“但是”“却”。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而,却)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谏太宗十思疏》)
这也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而,却)
六、表假设
可翻译为“如果”。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而,如果)
2.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如果咬了人,就没有办法救治。(以,如果)
七、表目的
可翻译为“用来”“来”。
1.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各国)争着割让土地来贿赂秦国。(而,来)
2.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病梅馆记》)
设立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以,来)
八、表因果
两个字的用法不完全一样。“以”可表原因,可表结果。表原因,翻译成“因为”。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以,因为)
表结果,翻译成“所以”“以致”。
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致走向灭亡。(以,以致)
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不要因为偏爱所以给予不恰当的奖赏。(以,所以)
“而”只能表结果,可翻译成“所以”“因此”。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因此就会达到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而,因此)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老师
- 屋檐下的猫
- 致感冒的一封信
- 我与
- 快乐的冬季
- 一个蓝颜色的故事
- 我想要快乐
- 鸭妈妈
- 梦
- 采访妈妈
- 激动人心的运动会
- 怀念老屋
- 我懂得了珍惜友谊
- 雨中无情,人间有情
- 我多想……
- 刘晨曦:新三板是资本市场最后一片洼地
- 河南世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王春秋:让中国果汁走出国门
- 周鸿t:IOT产业将在三至五年内成熟
- 内衣店没有店长
- 姚红超:做中国人的钢铁网站
- 白刚:在生活方式中寻找创新机会
- 问一个善于“蝶变”的女掌舵人
- 河南中钢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陈泽民: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如何发展
- 吴水林:吹尽黄沙始到金
- 孙合会:开辟新“蓝海”
- 张东方:做汽车服务行业的“丹尼斯”
- 宋玲玲:创新带来紫百蝶变
- 问一个致力于汽车服务业的“折腾者”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教学札记
- 《柳树醒了》教学札记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教学札记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教学札记
- 《柳树醒了》课文
- 《柳树醒了》教学札记
- 《春雨的色彩》教学实录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柳树醒了》教学札记
- 《柳树醒了》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