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成语判断题误区警示

成语判断题误区警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1-03-12

成语判断题误区警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单汉字一项就有无穷的魅力。成语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化石”,已经成为近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但是,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浩如繁星,学生想要在三年高中学习中掌握这么多的成语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成语考题也就成了每年高考学生最容易失分的题目了。分析原因,笔者以为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不敢确认成语的本义

现在,我们使用成语时,大多数时候是用成语的引申义,但这并不代表成语的本义就不会在现代汉语中出现。因此,当现代汉语中出现成语的本义时,我们就会因不熟悉成语的本义而认为它们被用错了。

【示例】

(1)他在攀登峭壁时跌了下来,肝脑涂地,惨不忍睹。

(2)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积累】

类似的成语还有:粗枝大叶、一针见血、衣冠禽兽、光天化日、勾心斗角、呆若木鸡、粉墨登场

二、感情色彩判断错误

成语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或具有褒义,或具有贬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成语本身就具有两种感情色彩——或具有褒义和中性义,或具有贬义和中性义,但我们使用它们时却常常忽略它们的中性义。

【示例】

(1)他从未像今晚这样口若悬河过,仿佛有满肚子的心事要告诉我一样。

分析:“口若悬河”是中性词,形容能言善辩,说话不断。它虽然经常用于有嘲讽之意的句子中,但示例中的“口若悬河”是写“他”倾诉“心事”,显然是恰当的。

(2)关于嫦娥奔月的种种天真或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人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分析:“想入非非”常指胡思乱想,为贬义;但它还有另外一个含义——人的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为中性义,所以示例中的“想入非非”使用正确。

【积累】

类似的成语还有:(1)平铺直叙——常指文章平淡无味,重点不突出,还有一个中性义是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只是按顺序直接叙述;(2)老谋深算——形容计划周密,办事干练,富有经验,是中性词,虽常用来形容反面人物,但用于正面人物也恰当;(3)明哲保身——常被认为是贬义词,但其本义是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是褒义词;(4)不求甚解——常被认为是贬义词,但其本义是指读书只需领会主要精神,不要过于在字句上花费工夫,是中性词。

三、不懂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

有些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对象,不了解就会张冠李戴。

【示例】

(1)近年来,有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真让人痛惜不已。

分析:“豆蔻年华”特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2)他已经走过生命的第六十个年头,看起来真是老气横秋。

分析:“老气横秋”形容人没有朝气,多用于年轻人。

【积累】

类似的成语还有:(1)只用于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的,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夫唱妇随、举案齐眉、比翼双飞、相敬如宾、破镜重圆、耳鬓厮磨、藕断丝连等;(2)只用于形容文学才能突出的,如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倚马可待、行云流水、脍炙人口、洛阳纸贵、不落窠臼等;(3)只用于勤奋工作或学习的,如夜以继日、焚膏继晷、韦编三绝、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孜孜不倦等;(4)只用于否定句的,如一蹴而就、相提并论、望其项背、等闲视之等。

四、望文生义,错误理解词义

有些成语中的字自今还保留着古汉字的意义,若用现代汉语的习惯意义去解释就会出错。

【示例】

(1)近年来,恐怖组织的危言危行,让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不安之中。

分析:“危言危行”中的“危”是“正直”的意思,不能将其理解成“危险”。

(2)他的纪律观念很差,总是久假不归,引起了大家的不满。

分析:“久假不归”中的“假”是“借”的意思,示例中的句子却将其理解成了“请假”。

【积累】

类似的成语还有:(1)一文不名——名,占有;(2)细大不捐——捐,丢掉;(3)屡试不爽——爽,差错;(4)不足为训——训,典范、法则;(5)不刊之论——刊,削除。

五、重复累赘

重复累赘指的是成语的意思与句中的某个词的意思出现了重复或部分重复,结果使句义出现了重复。

【示例】

(1)我觉得您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放弃一些过于远大的目标。

分析:“当务之急”已经包含“目前”的意思。

(1)王老师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让许多人与他相比都显得相形见绌。

分析:“相形见绌”和“与……相比”语意重复。

总之,正确使用成语非一日之功,要靠平时多积累和常分析错误的原因,即勤读多记常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爱之歌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图形的剪拼
接着画
画头像
公共汽车上
弹杏核
念亲恩
2分钟的考验
保护生鸡蛋
我学会了发短信
比长短
小淘气
人蚜大战
难忘的元宵节
中国舞剧的七宗“罪”探讨
析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传统美学观
基础化学实验开放教学的探索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练习的有效性
文类与文学经典论述
民间文学艺术法律规定
论从接受视角看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思想
浅谈美的颠覆者
中国绘画之文化价值
社会管理创新的伦理路径的创新分析
探讨初中物理电学中控制变量法的实际应用
简析“美学生活化,生活美学化”
从大学生政治参与看高校德育发展
作家群文学现象分析
小议英语与师生互动的体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从洪婵娟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上学到的
以境衬情 情境交融──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插柳何须春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片段及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听后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实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相关链接
找准切入口 品读体会──评洪婵娟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及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案例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市秀实践课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