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鲁迅《药》的主题再探

鲁迅《药》的主题再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8

鲁迅《药》的主题再探

《药》写于1919年4月,是鲁迅《呐喊》集中的第三篇。现被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选用。然而对《药》主题意蕴的理解,历来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如人教社1987年版的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认定的是“通过夏瑜被反动统治阶级杀害及华老栓对他牺牲的发映,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显示唤醒民众,使其摆脱封建阶级精神毒害的重要,启示人们去探求疗救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2004年版的《教学参考书》中引用鲁迅与孙伏园说的话作为主题,即“《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教参的观点决定着近20年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向。

在两本教学参考书里,从解读的视角到结论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视角由“夏瑜”转变为“群众”,结论由“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变为“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我认为1987年版的说法有些偏颇,因为全文没有一处写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内容,反而有夏瑜在狱中向牢卒宣传的内容,更多地是茶客们对夏瑜的宣传不理解。2004年版的说法过于简单,只概括出了《药》的思想内容,没有概括出它的思想原因和意义。那么《药》的主题应该怎样概括呢?

一、《药》的主人公

要准确概括《药》的主题,先得确定与主题相辅相成的主人公是谁。

关于“谁是主人公?”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异议。如有人认为是华老栓;有的认为是革命者夏瑜;有的认为有两个主人公,华老栓和夏瑜;还有的甚至认为没有主人公。

由于本文以华老栓买药、熬药、让华小栓吃药来推动情节发展,引出茶客们谈药以及吃药效果的情节。虽然谈药以及吃药效果的情节不以华老栓为主,茶客们谈药中他也只不过是个引子,但他开的茶馆为茶客们谈药提供了场合。小说毕竟以华老栓爱子心切去买药为出发点,又以华老栓所买的药——人血馒头为交合点,把华、夏两家有机结合起来。华老栓是个勤劳,善良,俭朴却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他在镇上开了一个小茶馆,整天勤勤恳恳地劳动,即使熬夜也不肯休息。他爱儿子,为了给儿子治病,他省吃俭用,拿出积累下来的一包洋钱给儿子买药,深信人血馒头能治病的迷信邪说,且为能买到这种药感到“爽快”,“幸福”,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者的牺牲既不关心,更不理解,表现出他愚昧、麻木、无知的一面。华老栓看似一个引出者、参与者,但他买药、用药的实际行为比茶客们谈药的行为更为严重,鲁迅的本意不是写某一个人的愚昧、落后,而是写群体的愚昧和落后,对革命的不理解。

夏瑜是辛亥革命的一个革命者形象,他立志推翻清朝统治,对革命矢志不渝,最后身陷囹圄直到就义。其实他就是华老栓所要买的药,用鲜血联系着“华”“夏”两家。在小说里夏瑜始终没有露面,他的事迹是因华老栓买药,被茶客们从口中侧面谈出来的,夏瑜的悲剧在于自己为了救群众,但群众不理解,反而把他的血沾馒头当药吃,他的牺牲衬托了群众的愚昧,因群众的愚昧而生,也因了群众的愚昧而亡。

因此华老栓的行为在全局中起主导作用,鲁迅是以华老栓为代表,突出写群众的愚昧落后,对革命的不理解,故我们认为主人公应是华老栓。

二、主题思想内容——群众的愚昧而带来革命者的悲哀

确立了主人公,主题思想就迎刃而解了。

1987年版的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认定本文“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偏颇,夏瑜作为辛亥革命的一个革命者,为了解放群众而战斗,却最终被群众所“吃掉”,是因为他“脱离群众”吗?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从文中仅有的提到夏瑜的文段中可以得知:夏瑜在牢中被红眼阿义勒索,尽管如此,他却还要劝牢头造反,并说:“这大清是我们大家的”,为此又遭到阿义的一顿痛打,仍不屈服,说阿义可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夏瑜在监狱里还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而全文并没有写夏瑜不做思想工作,倒是阿义、茶客对夏瑜的不理解,华老栓用其鲜血治病。“革命者的哀悲”就在于此。然而这“哀悲”却是因为群众的愚昧,华老栓愚昧地认为“人血馒头”可以治病,阿义、茶客们愚昧地认为夏瑜做的是傻事……,那么这些愚昧的表现的背后又有隐藏着什么“症结”呢?

2004年版的说法较为客观地归纳出《药》的主题思想内容,但未能概括出其思想意义。

三、主题思想意义——清除封建等级观念

大家都知道,鲁迅的《呐喊》与《彷徨》贯穿着彻底反封建主义思想的主题,但“封建主义思想”这个概念的范围广、内涵丰富,很抽象,各篇小说的具体内容不同,造成读者的阅读困难,因此,解读这些小说就是要在封建主义思想和具体小说之间找出联系点,即鲁迅是以什么为突破点来彻底反封建主义思想的。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皇帝的话就是圣旨,抗圣旨就要杀头,自上而下,严格按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等级秩序维护统治,从上到下,所有的人,包括广大的普通百姓,都按照等级制而“规矩”的生活,封建等级观念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人们的一言一行、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科举观等等,都受到封建等级观的支配,鲁迅独特的眼光和思想,看清楚了封建主义思想的这一特征,于是把反封建等级制作为突破口来提出彻底反封建主义思想的。在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等级观念像一张大网罩住人们,下面我且就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店谈药及吃药的结果这一线索谈谈其中的思想意义。

(1)买药

文中在谈到华老栓买药这一情节时,先是看到前方有人,“退”,“蹩”“发冷”,皆表现了老栓的害怕心理,老栓到底在怕什么呢?文中有交代“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暗红色的镶边。”那是代表官府的几个兵。然后是老栓接过药的那一瞬间,当康大叔将人血馒头塞给他时,“刺”“缩小”“抖抖的”“踌躇”,同样表现出老栓的恐惧心理,因为康大叔是刽子手,地位高于老百姓。同时怕这“药”,它蘸有人血,并且“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人血”一般为人们所敬畏,依华老栓的“善良”心地不会拿它,但结果他还是接下了这“血淋淋”的馒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馒头能治小栓的病,另一方面,这馒头上沾的是“犯人”的血,囚犯无任何地位可言,他的血不值得敬畏,老栓拿着也就心安理得了。

华老栓的买药为下文茶客们谈药作了有力的铺垫。

(2)谈药

华老栓将药买回来后,华大妈安排小栓服下,茶店里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这时康大叔“闯”了进来,刚进门便冲着老栓“嚷”,他那凶狠的气势,显得跟在场的茶客大相径庭。他说话时,“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华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地垂着,笑嘻嘻地听”,“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地送出茶碗茶叶来……”,后来,当华大妈听到康大叔说小栓得“痨病”,犯了忌讳,她“变了一点颜色”“不高兴”“又立刻堆上笑”“搭讪着走开”。人们为何对康大叔如此“恭敬”,华大妈又为何刻意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归根结底,因为他是个侩子手,相对于在座的平民显得地位要高,所以,他说话时人们只能恭恭敬敬地听,华大妈即便愤怒也不敢在他面前面露难色,茶客们的谈话自然以他为主。

随着“花白胡子”低声下气地问话,茶客们的话题自然谈到这“药”的源头——夏瑜就义。当茶客们得知夏瑜身陷囹圄,却还要劝牢头造反时,坐在后排的20多岁的年轻人显得“气愤模样”说:“阿呀,那还了得。”得知夏瑜说:“这大清是我们大家的”,听到夏瑜被打时,人们认为夏瑜是“老虎头上瘙痒”,不说人话,坐在“壁角”的驼背也“高兴”起来。得知夏瑜说阿义可怜时,人们的眼光“板滞”,话也“停顿”,然后恍然大悟地说:“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人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态度,是因为夏瑜是个犯人,论地位他卑*得连一个贫民都不如,更何况他以带罪之身劝牢头造反呢?再说这“造反”,经过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人们早已习惯了被统治的生活方式,思想中天下是统治者的,是天子的,自己不过是平民,这仿佛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正如《狂人日记》里的话:“这是从来如此……”。那么一个犯人竟然还敢谈造反,在他们看来是大逆不道、痴人说梦,无异于疯子。正是这样一些情节突出地表现了群众对于革命的不理解,同时反映出人们由于长期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压制,所表现出的奴性心理,是真正的“可怜”人。鲁迅试图证明的是:中国革命的重任就是要清除人民群众思想中的以等级制为代表的封建主义思想,“此后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

(3)药效

小栓的病并未因这药而治愈,吃药的结果是死亡,是坟。

对坟场的描写,我们揣摩会发现:就这么一块普通的坟地,竟然也有了界限,路的左边埋着死刑和庾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这界限说“自然”,其实也并不“自然”。与其说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还不如说是人们用鞋底“有意”走出来的。穷人在社会上本来地位很底,但被判了死刑和庾毙的人甚至还不如他们,就连死后也要被人们分出个泾渭来,这里终究还是块官地。可见人们内心中的等级观念十分深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本文通过叙写华老栓用沾有革命者鲜血的“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而亡的故事,揭露了群众的愚昧而不觉悟、对革命不理解的思想本质,揭示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和影响,提出要医治群众思想上“等级观念”的病,否则中国的革命会象辛亥革命一样失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记得与忘记
小区里的小花猫
假如我会时空穿梭
降雨的故事
我爱游泳
看《功夫熊猫》有感
暑假里的事
同桌的你
神秘的莫高窟
回味经典,品悟人生
真情,懂得珍惜才配拥有
第一次国庆合练
我的祖国,我的家
香港见闻
人生只有一次
山西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研究与实践
领导用人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新常态”下高校科研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研究
大类招生条件下农业电气化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档案袋评价法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工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技工学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绩资工资实施背景下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探析
财政预算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刍议国有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煤矿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探讨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浅探
论服装设计中的“后儿童”风格
地质勘探单位中人力资源经济问题的研究
《寻隐者不遇》教材理解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其它杂项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断赏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断赏析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断赏析
《寻隐者不遇》课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作者简介
《陶校长的演讲》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