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8
《草原》教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听歌曲)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展示)
三、自学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四、激励评价,赏读涵咏。
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1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说说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书上的词语或者自己概括词语加以总结,请同学把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你体会的很好,能否用书上的重点的词语加以总结,把它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参与板书课文中的重点的词语。学生板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错别字。〕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展示课件),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放课件)
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
过渡: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优美的语句,我们真的应该多读读。选择本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板书:景色美〕
3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出示课件)
(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
过渡:同学们通过边读边谈体会的方法,我们感受到草原的美,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在访问的过程中又什么的感受呢?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迎接远客:学生先读重点的语句谈体会,然后看录像,学生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板书概括的词语)
教师小结: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随后他们来到了蒙古包外。
(2)学生齐读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热情接待:先让学生随作者一起走进蒙古包,看看发生什么样的事,(学生看录像),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这样读课文。学生概括板书词语)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主人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教师板书:人热情)
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六、课内外结合: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准备在班上交流展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对网络游戏的看法
- 财富
- 《丑小鸭》新看法
- 我们与周围的环境
- 爱的倾诉
- 尊严
- 青春的筹码
- 当女生有什么不好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为网络喊冤
- 终极PK
- 比赛第一,友谊第二
- 和之韵
- 谈自信心
- 人类登月是惊世骗局?
- 青花瓶的秘密
- 太行山上的人间四月天
- 马背上起舞盛装人生
- 我是哈佛校长,不是女校长
- 7年只为2小时
- 朝前走,过光明正大的生活
- 张向东:谈谈世界的美意
- 欲火烧怒女下属,科长的“解套”之举害人害己
- 在荒野悠游地成长
- 走入透明的春天深处
- 刑辩铁娘子8年拉锯战
- 做条不一样的床单
- 爱斗嘴的夫妻更“性福”
- 瘦西湖的家常好滋味
- 黄严:贩卖乌托邦时光
- 相城实验中学2011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10月月考试题
-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材解读一
- 郑州市2011年九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快乐的节日》教材解读:读一读,说一说,唱一唱
- 《月亮湾》教材解读: 美的课文,美的体验
- 《钱学森》教材解读一
- 教材解读
- 建阳市东片四校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蚕姑娘》教材解读:成长的快乐
- 《牛郎织女》教材解读二
- 福州左海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 小议“说明的方法”——《麋鹿》教学谈
- 《蚕姑娘》教材解读
- 解读《牛郎织女》的爱情观
- 奶奶的白发》教材解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