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4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学习内容:小学语文第七册13课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要大胆、独特。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讨个中原因,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无疑更加巧妙、合理]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自学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学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课上完了,学生系统地整理学习的收获,将思考、感悟、情感形诸文字,是学习过程的延伸,是学习效果的深化,是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附、板书: 13说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写《资治通鉴》 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勤
童第周(基础差,起步晚) 完成青蛙卵剥离手术勤能 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十佳少年”演讲稿
- 生活中的感动
- 聆夏
- 暑假交响曲
- 国庆60周年:祖国在我心中
- 盐水浮鸡蛋的实验
- 课余生活,我的快乐
- 我想做一只小猪
- 我心目中的桃花源
- 演讲稿
- 说说咱们的班级
- 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 新老师
- 国庆6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
- 我的数学老师
- KPI和OKR,绩效管理闹革命?
- 重温人力资源的四角色和三驾马车
- 里斯:用视觉锤解读“金罐加多宝”
- 叶汝彦:做幸福的职场人
- 摩托罗拉的“另一面”
- 私人董事会2.0是一个产品矩阵
- Warby Parker,为何比苹果还创新?
- 查立:“大众创业”需要剔骨换血
- 中外管理私董会“领秀(Link Show)001组”第二期在长沙成功落幕
- 云时代,请把KPI考核权力交给用户
- 春秋航空:怎样把“低成本”做到极致?
- 苑远:服务就是“领导力”
- 嘉博文:从来没有真正的垃圾!
- 积分制:助力KPI“减重”
- “科学管理”失灵了?
- 《海燕》教学设计
- 《短文两篇》说课设计
- 《海燕》课文
- 《海燕》教学设计
- 《海燕》教学设计
-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 《海燕》教学设计
- 《雷电颂》课文
- 《海燕》教学设计
- 《海燕》教材理解
- 《短文两篇》片断赏析
- 《海燕》教学设计
-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 《海燕》教学设计
- 《海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