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翠鸟》教案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应凸现一个“趣”字。本课以“谜语创作”和“情境交际”激趣,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互动的阅读教学氛围。在“谜语创作”和“情境交际”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在此活动中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阅读理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并理解“小巧玲珑、隐约可见“等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朗读、想象、品味,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翠鸟的可爱,产生对小动物的观察兴趣和喜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谜语促疑,使学生产生新奇之感
1出示谜语:一双眼睛一张嘴,一对翅膀两只爪,羽毛丰满真漂亮。猜猜这是什么鸟?
2老师对学生的答案都予以肯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出示课题:翠鸟
4你们想用翠鸟创作一则谜语吗?那好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阅读课文吧!
二、谜语激趣,使学生产生探究之欲
1自读课文,咬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节读课文,读中正音,读中指导正确读文。
3默读课文,要求: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特点?你能用这些特点创作谜语吗?一句两句都可以。愿意的请写在黑板上。
三、谜语深化,使学生享合作之乐
1身体小巧玲珑:利用文中语句说说你的创作用意,并能用朗读展示。
2羽毛鲜艳特别:利用翠鸟图片,通过“赏、读、悟、诵”领略翠鸟的羽毛之美,体会课文语言之美。
3鸣声清脆动听。
4疾飞捕鱼本领强,人人称它“叼鱼郎”。
其中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尽管小鱼是那样机灵,只悄悄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3)有时,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就蹬开苇秆象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4)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5家住陡峭石壁,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矣。
6朗读集体创作的谜语:
身体小巧玲珑。羽毛鲜艳特别。鸣声清脆动听。
疾飞捕鱼本领强,人人称它“叼鱼郎”。
家住陡峭石壁,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矣。
四、情境交际,使学生品积累之乐
过渡语:愿意成为作者笔下的翠鸟吗?那么来吧!闭上眼睛:变!变!变!睁开眼睛。我们就是那美丽的翠鸟!让我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与才能吧!
1交际要求:运用文中优美的语句,结合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选择谜语中的一两个方面向大家展示“你”的美丽与才能。
2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进行师生、生生互动:
1)嗨!朋友,我就是漂亮的翠鸟!
2)我就是人人皆知的“叼鱼郎”!3)翠鸟!你的家在哪里?欢迎我们去参观吗?
4)也许,你们只是一群外表漂亮的小鸟而已。
五、总结升华,使学生体验成功之感
1背诵自己创作的谜语。
2交流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3有兴趣的可在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以谜语的形式写在日记里。我们抽时间交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山沟里的孩子》有感
- 参加“手拉手、心连心”活动有感
- 读柳公权发奋练字有感
- 知荣辱树新风
- 让我们为北京奥运加油
- 读《钉螺请医生》有感
- 读《和时间赛跑》有感
- 看《笑猫日记》
-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 南辕北辙
- 《克雷洛夫寓言》读后感
- 读《乌塔》有感
- 读《“故事号”潜水艇》有感
- 无限风光在顶峰——读《登山人》有感
-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读后感
- 解台二线船闸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
- 探析行政法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作用(1)论文
- 延边地区二叠系构造地层学研究进展
- 多层住宅现浇楼板裂缝的产生与防治
- 纠纷和调解理论浅谈(1)论文
- 试论公安民警执法权益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关系研究(1)论文
- 探析中国保安服务业法制建设(1)论文
- 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 四川洪涝灾害的若干特征和2010年前的趋势预测
- 建筑装饰企业技术管理的要点
- 行政法治视野下的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上)(1)论文
- 陕西回族建筑特征初探
- 论水土保持与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以云南省为例
- 行政法治视野下的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下)(1)论文
- 浅析我国行政法制监督的完善(1)论文
-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 在读中思索 在悟中升华──《生命生命》第二轮公开课教学反思
- 两篇《生命生命》的比较阅读
-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 唱响生命之歌──《生命生命》教学后感
- 《生命生命》听课片段记录
- 生命因感悟而精彩──《生命生命》教学反思
- 让不同的生命在课堂中成长、绽放──《生命生命》教学片段赏析
- 《生命生命》教后感
-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
-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 教学《生命生命》一文的感悟
- 与文本对话 点燃生命激情──《生命生命》教学后感
-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