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7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海滨小城》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练习积累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诱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美丽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海滨小城到底什么样?(板书:美丽、整洁)
2、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3、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
三、导游介绍,导学“海滨”
1、提出自学要求: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B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检查自学情况。(汇报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收获)
3、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的美。(配乐)
4、风采展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当一回小导游。(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
5、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探究写作方法
屏显:A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B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2)分组讨论,互相评议
(3)汇报讨论情况。
6、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站在小城的心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色彩进行描写,所以海滨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屏显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要确定观察点;要按一定顺序;要抓景物特点)
四、游客拍照,导学“小城”
1、自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学生读书、勾画、交流)
2、抓拍你认为最美的景物介绍给大家。
3、学生自由汇报。(屏显小城美景图)
4、自由朗读后四个自然段,体会小城的美丽、整洁(音乐)
五、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1、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如:课文中说:“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那贝壳怎么能寂寞呢?)(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见解,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1、再现迷人的海滨小城数幅美景图。
2、有感情朗读全文。(配乐)
七、自选练习,积累运用。
屏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词句,读一读,把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抄写下来。
3、学习本课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进行观察。
设计理念:
1、关注个体差异,引导自主学习。我想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课堂,所以在本课设计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导游、拍照;选择自己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划读、抄写;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实际的作业 练习,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实践。在设计中通过创设“导游介绍”和“游客拍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满足了“心灵深处根深蒂固”的“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需要,为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童年趣事
- 赶海
- 趣事
- 较量
- 我的爱好我做主
- 我的家庭
- 考试前夕
- 吃烤羊肉串
- 叶脉书签
- 看烟火
- 爬山
- 小鬼我当家
- 去奶奶家过年
- 车祸脱险记
- 天外飞蛋
- 从生活入手培养儿童的绘画创作能力
- 初中数学“异步分层”教学法的探究与实践
- 参加全市小学音乐新课程
- 英语课堂效率
- 一切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和乐七步导学”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
-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构建多媒体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操作模式的研究
- 新课程下该如何进行语法教学
- 浅谈幼儿德育教育
- 怎样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 京剧著名演员
- 《戏曲大舞台》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 《口技》教学设计2
- 戏曲剧种
- 粤剧简介
- 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
- 《口技》教学设计
- 《口技》研究教案
- 戏曲与红楼
- 脸谱的分类
- 《戏曲大舞台》活动指导
- 脸谱的勾画根据及勾画方法
- 《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 《口技》教学设计1
- 《口技》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