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8
《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之五
一、学习目标
1、利用注释,展开想象,理解诗句,读懂古诗。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背诵,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并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四、课前准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步入“与古人同行。”还是老样子,进行“背诵古诗擂台赛”。
一、揭示课题。
1、设境激趣
2、板书课题
3、背景简介
课前,刘老师布置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或有关杜甫大诗人的资料,谁找到了,愿意把他找到的告诉大家吗?
师小结:他一生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那时,一场战乱刚过,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师简介“安史之乱”)杜甫写的这首诗就是反映当时太平环境下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点明学法。
1、点明学法
师:平时我们学一首古诗,大体分几步?(师生齐说五步骤。)
[第一步、读准字音。第二步、感受意境。第三步、理解古诗。第四步、读出感情。第五步、背诵默写。]今天,我们就按这五步骤来学习《绝句》。
2、读通古诗
(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评议。)
3、小组交流合作
三、理解古诗,交流汇报。
四、感受意境。
1、选择方式,感受诗意
师: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2、展示学生作品、小结
诗人不是画家,但胜过画家,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丽多彩的春景图。
3、朗读古诗
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
4、描述意境
学生用描述的方式来感受诗境。(学生说)
五、读出感情。
1、自由朗读
师: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些美表现出来吗?
(先自己读一读--读给小伙伴们听--指名读)
2、录音范读
3、感情朗读
师:是啊!船从万里之遥的东吴而来,动乱之后,这条江的交通畅通无阻了,诗人可以乘舟返回故乡与亲人团聚,这又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再读这首诗,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六、背诵、识字、默写。
1、指导背诵
师:这么美的诗,不背下来多可惜啊!(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齐背)
2、识字
师:懂得背诵还不够,还要把它默写下来。在默写之前,我们先来识记诗中的三个生字,同学们先自己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生字的?
3、默写古诗
七、总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我是一条长长的河
- 谢谢您,亲爱的外婆
- 诚 信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春游
- 我的家
- 桂花飘香
- 彩旗又飘起来了
- 学问
- 回忆·故乡
- 油菜花黄
- 我爱跳远
- 故乡行
- 可爱的小乌龟
- 爬山
- 棚户区改造档案刍议
- 结合教学特点扎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历史观
- 档案价值外延的划分基础与表现
- 浅谈公证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 学校档案损毁的因素与档案保管的方法
- 档案保密工作的几个问题解析
- 《梁溪集》版本问题初探
- 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思路的理性思考
-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中西比较研究
- 第四纪古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 我国文物保护政策执行力薄弱的主要表现及对策分析
- 九一八事变后胡适民族危机意识探析
- 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方法探究
- 如何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 《月迹》教学札记
- 《月迹》课文
- 《月迹》教学设计
- 《草叶上的歌》课文
- 《送往小木屋的信》课文
- 《送往小木屋的信》教学设计
- 《草叶上的歌》教学札记
- 《月迹》教学设计
- 《月迹》教学札记
-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 《送往小木屋的信》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