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竹影》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教学方法】
采用“感知一品读一迁移—小结”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板书设计】
童真童趣
画竹影
艺术体验
读──品──想──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有些同学看到我,可能会在心里说,这个老师怎么长得这么小巧啊?我的回答是:因为我还保留了一颗童心,一颗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孩子的童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自然有关孩子有关艺术的课文《竹影》。
二、初读课文
1、有多少同学阅读过这篇文章?请这位没有读过的同学猜想一下,这篇文章到底是写什么的,是写景的吗?是写人的吗?还是写事的?为什么要以竹影为题呢?
2、由于这是篇自读课文,需要同学们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这一课文学习。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阅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扫读等,只要是自己喜欢,怎样的阅读方式都可以。
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明白的词可以做下标记,并把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地方,或是和你产生了共鸣的地方,作下标记,可以划线,可以作批注,简要地记录下你读书时的情感体验。读完了,我还想请同学们对这篇文章进行简单的概括。
3、同学们读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中说话最精练最简短的同学来概括这篇文章。
他概括得好不好呢?你来评价一下吧,你认为怎么概括才又简短又深刻呢。可不可以用更简练的词语来概括呢?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及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三、品味文章
一个苹果两个人分,一个苹果只剩下半个。而一种思想两个人分,一种思想会变成两种。现在请同学们将你读到的记下的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学生们读一读自己划的好句子,或是自己作的批注。他们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文章对孩子们的活动写得很有童趣很真实:
如:弟弟发现一个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问题:……成年人也许不会注意这样的事情,谁又有这样的细心这样的时间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头上冒出烟气?这样的问题成年人听了,也许不以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们却会追根究底的。大家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
如果成年人争论一个问题,一定会水落石出的。华明的注意略去了转向了别处,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评,做事三分钟热情,但是孩子的天性如此,他们对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们像成年人那样专注某件事。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们的事多着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写得真实恰当。
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写孩子新一轮的热情,他们用木炭描这些天然的国画,并联想到平时见到的画图。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艺术的殿堂门口。于是领路人──爸爸出现了,他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2、一些句子很生动,也是用孩子的眼光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景物。
略(见教参)
3、爸爸很会引导。经过爸爸的引导,你了解了哪些绘画的知识?
⑴ 爸爸没有批评他们在水门汀上画画,而是引导他们走进艺术的殿堂。爸爸和他们一起画画。
⑵ 爸爸在讲中国画和西洋画的时候,打了个比方,“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讲授二者的区别:西洋画注重写实,画人则要按解剖学来画,画景要画出立体感,而中国画则不讲究这些,画人,则张扬人物的特点,画景则山水重重叠叠,象是飞机中所见的,而且又不是一时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想到哪画到哪。而且很多中国画只有寥寥数笔,却传达出画者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西洋画更讲究形式,画出的画和照片一模一样,而中国画讲究神似,如做文章一样,只突出主题)
明确:
⑴ 爸爸在讲中国画时,没有用专业的术语,也没有长篇大论,只是用了几句话就概括了竹画也是中国画的要点:讲究画意(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⑵ 请绘画最好的同学上黑板画一幅竹影,大家按课文中的标准评价。
4、你还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为什么以竹影呢?
意境很美。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笔,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四、总结提问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五、布置作业
学习语文,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善于小结。现在我们请同学们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学的所想的小结在作业中:
作业一:用一句话概括这节课的收获。再分项写出从内容上、思想上、写法上的体会。
作业二:课后自己进行一次艺术上的创造,将自己的创造的过程、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字数300左右。
六、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运用了:读──品──想──结的方法,自己学习了这篇散文。以后,同学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本上的自读课文、课外书上的美文。至于文中的一些细小的知识点如作家作品介绍,词语解释等,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查资料,互相交流。最后,引用一下丰子恺在《艺术三昧》中的话来结束这节课:宇宙是一大艺术。人何以只知鉴赏书画的小艺术,而不知鉴赏宇宙的大艺术呢?人何以不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乌龟自述
- 祖国正在腾飞
- 那个雨天
- 海港和小船
- 一生的感动
- 不经风雨,怎成长
- 家
- 形象大使之庆功记
- 美的瞬间
- 声音的奇妙
- 美丽的春天——关于春天的
-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
- 错过幸福
- 日记
- 亚龙湾的海
- 启动绩效管理的“动车时代”
- 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与有效导入策略研究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引入企业激励机制可行性分析
- 矿区物业服务质量再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
- 完善煤矿物资的供应管理
- 供电抢修工作管理模式优化解决方案
- 探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策略
- 现行煤矿物资管理机制的创建和优化研究
-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的要点分析
- 金属检测法在火电厂检修中的合理应用
- 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的对策与建议
- 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现状分析及国际借鉴
- 敏捷测试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 对企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
- 电力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地下森林断想》作者简介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 《公输》教学设计
-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设计
-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 《公输》教学设计
-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 《公输》说课设计
- 《地下森林断想》练习设计
-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