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0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利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比如京剧的脸谱知识和各种地方戏的名称、特色等;
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想力;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
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1、推荐书目: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曲艺·杂技·木偶戏·皮影戏》
《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
2、推荐网结:
戏曲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网──曲苑杂谈
咚咚锵──中国戏曲网
中华戏曲网
3、推荐电视频道:
CCTV-3戏曲节目
CCTV-3春节戏曲晚会
CCTV-1综艺大观
CCTV-1曲苑杂谈
二、导入新课
以情导入:以戏曲音乐、画面导入新课,为本次活动营造浓郁的戏曲氛围。
三、讨论、交流戏曲知识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推举一两个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可提供以下主题供学生选择:
1、“戏曲子的含义。
2、中国戏曲最早起源于哪些艺术形式?大约成熟于什么时代?
3、中国戏曲与文学(语文)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搜集你认为最优美的一段唱词;说出一位你认为是最优秀的戏剧作家)
4、聊一聊京剧在中国戏民中的地位及京剧的脸谱知识。
⑴ 脸谱知识介绍。
⑵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⑶ 戏曲的虚拟动作。
四、名段欣赏
现场播放戏曲名段,让学生欣赏,从中感受戏曲的简力,激发喜爱戏曲的情感。
五、家乡戏大展台
说一说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戏?并向大家推荐一曲。
六、摘“我与中国戏曲”调查
目的是了解同学们及其家长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和喜爱程度,旨在让学生明白:发扬光大中国的戏曲艺术人人有责。
七、结束语
【预期效果】
1、让学生全部动起来:会唱的唱,会演的演,不会唱、演的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体会掌握知识的乐趣;
2、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汇报,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
3、欣赏戏曲片断,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戏曲的无限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在迎接世博的日子里
- 网上购物
- 我喜欢,杨丞琳
- 幻翼清
- 我的家乡
- 中秋之夜
- 我以读书为乐
- 唠叨的爱
- 告别童年,拥抱青春
- 祖国我爱您——国庆60周年
- 我变成了通缉犯!
- 活着
- 苏菲的世界
- 微笑
- 抗震救灾,捐款活动
- 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 2013年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测度结果及分析
- 走进东北亚新兴城市珲春
- 建设效率政府任重道远
- 非洲多国官员首访中国管理智库
- 走近教育托管第一人
- 坚持不懈反腐是提升政府效率的关键
- 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要坚持趋利避害
- 浅谈集团公司如何实施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
- 对法治中国充满信心
- 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测度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2013年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测度案例分析
-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
- 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刻不容缓
- 开边通海放眼量 联接世界架桥梁
- 《秦兵马俑》教材理解
- 《颐和园》教学札记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 《颐和园》教学设计
- 《颐和园》教学设计
- 《颐和园》教学设计
- 《秦兵马俑》教材理解
- 《颐和园》教学设计
- 《颐和园》教学设计
- 《颐和园》其它杂项
- 《颐和园》教学设计
- 《颐和园》教学设计
- 《颐和园》教学札记
- 《颐和园》课文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