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2
《华南虎》教学设计1
【学习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重点分析】
1、《华南虎》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2、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8、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这也是一种力量
- 谁不说咱延安好
- 分散
- 好玩的碰碰车
- 雪天·父亲·无言的爱
- 我的“宝贝”
- 游江心屿
- 花生
- 雪,停吧
- 喜雨
- 父亲
- 怀念过去
- 武义泡温泉
- 文明风尚,从你我做起
- 心中的太阳
- 记名提单下无单放货问题研究
- 军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发展战略研究
-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关联度及波及效果分析
- 对河南省产业关联度及依赖度的分析
- 法治:弱势群体公平享有权益的制度保障
- 浅析土地交易程序的法制化
- 沈阳市临空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
- 体育产业立法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
- 浅析自然遗产的经济开发与刑法保护
- 江苏省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
- 我国清洁空气立法中的信息需求问题探索
- 产能过剩的破解与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 论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 论高空抛物侵权责任制度
-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立法探析
- 索溪峪的“野”*
- 24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 采蒲台的苇
- 泊船瓜洲
- 语文六年级下学期 第六单元测试题
- 11课《长征》
- 灰椋鸟
- 奴隶英雄
-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 《第一场雪》
- 小抄写员
- 桂林山水
- 长征
- 鲁滨孙漂流记
- 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