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3
1《卢沟桥的狮子》|人教版
1《卢沟桥的狮子》|人教版
设计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为独立自主地学习。设计中我采取以图为线、以读为本、以文为例的学习框架,设计了“索图”“读图”“述图”“写图”“等学习步骤和环节,目的是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展示过程,强调自主,鼓励发现,重视拓展迁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设计与实施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介绍我国著名的建筑——卢沟桥的“看图学文”说明文。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一是图文对照、披图入文的阅读能力;二是重点观察和想像能力;三是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总之应注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体会课文关于石狮形状惟妙惟肖的描写语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联系“七七事变”,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实施步骤
一、索图,拓宽学习领域
课文原有三幅图,一幅是卢沟桥一侧的全图,两幅是卢沟桥狮子的特写。这对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拓展的必要。因此,课前可让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的图文结合的资料,结合课文预习,了解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建筑年代和建筑特点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等等。
二、读图,指导互动探究
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课文三幅图的观察以及查索所得,请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各抒自己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联系课文,重点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语句,体会卢沟桥狮子数量多的特点。
课文介绍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又该如何认识?
教师在这里可以提出“课文写了几种神态、动作的狮子?还有哪些课文里没写?”等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动互动的开展。
于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将课外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的观察,使丰富的表象活起来。
三、述图,多读以求感悟
围绕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个重点段,指导学生多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两个方面来描写狮子特点的。
具体步骤为:
1默读,画出描写狮子特点的语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质疑;
2引读,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和“有的……有的……”的句式结构,并积累语言知识;
3悟读,一边读一边想,体会这段话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再用品读法,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并通过读读、议议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雕刻艺术和丰富的艺术想像力。
4指导背诵,在学生理解句意和理清表达顺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背诵指导中,先分层,再分类,在加强有层次的理解和记忆中进行背诵。
四、写图,注意想像拓展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在入情读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像。如教学第二段时,可以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像,把其他狮子的动作和神态描述出来;也可以抓住第三段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想像古代劳动人民建造大桥或雕刻狮子的情景;还可以抓住第四段课文内容,让学生想像在“七七事变”中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英勇抗敌的情景。
在阅读教学中,把读、想、说、写有机结合起来,能收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结合的效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由方仲永想到的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读“桥”有感
- 爸爸真辛苦
- 老鼠开会
- 粉笔
- 我的妈妈
- 觅春
- 劳动引发的班会
- 我的笔袋
- 中国,令人自豪的名字
- 悲惨地球
- 我喜爱的一个传统佳节
- 放弃 选择成功
- 有趣的游戏
- 论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 传感器在柔性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
-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医疗保障对接的制度完善
- 大数据对电力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
- 企业国际化的公共关系管理
- 红外线测温技术在220kV及以下变电站的应用与分析
- 浅谈企业税收筹划的应用
- 某飞机左发启动电门保持不住现象及分析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重庆市城乡老年医疗保障的基础分析
- 污水处理的技术原理与特点
- 临汾市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
- 关于在我国开征环境税的法律思考
-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及应用前景
- 传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 刍议规范用电营销业扩报装流程的管理
- 《示儿》教学设计之二
- 自读 感悟 积累 运用——《匆匆》教学设计
- 吟诵揣摩体会感情——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 《示儿》教学设计之一
- 《匆匆》教学设计之五
- 《匆匆》教学设计之一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写训练
- 紧扣“悲”字读出“味儿”——《示儿》教学新探
- 《匆匆》教学设计之六
- 《匆匆》教学设计之三
- 《卖火柴的小女孩》比较教案设计
- 《匆匆》教学设计之二
- 许国丹心,至死不渝——陆游爱国诗句赏析
-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之一
- 《匆匆》教学设计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