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7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第八册教学设计二例)
设计理念
《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但往往在教学中理性的成分多一些,满足于能概括出景物的特点,而具体地感悟和用心体验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应引导学生在后者下功夫。
设计特色
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西湖的“绿”》这篇游记,写于40多年前。几十年过去了,喜爱它的人不见少。它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你们想知道吗?
在学生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后,教师要求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并在小组里交流。
二、整体感知,了解西湖的“绿”
教师:这篇游记的魅力,就是写出了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她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什么呢?
(估计多数同学在初步阅读后会回答,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宗璞是个擅长直接描写景物特点的人,她在文章中直接用了二十多个“绿”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含有“绿”字的词语或描写“绿”的词语找出来,然后小组里交流。
先自读,再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汇报,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含有“绿”的词语或表示“绿”的词语有:绿、绿色、绿意、苍翠欲滴、绿得发黑、碧澄澄的、绿得幽、绿得野、绿得闲、绿茸茸、绿阴阴、青绿、苔绿)
教师:一篇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作者用了20多个绿的,但是我们都一点也不觉得重复,多么了不起啊,请再读课文,让西湖的“绿”深入我们的心。
三、点上探究,体验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感慨地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呢?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再想想那里绿得怎么样,也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那里“绿”的特点。
在学生自读和小组交流基础上老师作适当点拨。
教师:灵隐“绿”得怎样?苏堤“绿”得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请根据你们的理解上来填写,再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填。
不管填上什么词语,能说出一定的理由就要鼓励。然后加以引导。
灵隐绿得()苏堤绿得()花港观鱼绿得()()()()
1、灵隐的“绿”
估计学生会在灵隐的绿填上“丰富、丰富多彩、多姿多彩”等词语,老师要引导学生读体会,从道旁的树、飘着的雨、飞来峰上的树、小径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去感受灵隐是绿得多姿多彩。
2、苏堤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苏堤绿得“阴”或绿得“美”。“苏堤绿得阴”,苏堤两边是湖水,湖水是绿的,路旁的树是绿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苏堤绿得美”,树上的青苔“有趣”,多种形状都有。
3、花港观鱼看到的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活泼”、绿得“成熟”、绿得“生机勃勃”。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体会到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充满生机。
四、体验导游,再现西湖的“绿”
教师:西湖是这么的美,每年来旅游的人国内客人上千万,国外旅客也有几十万。你能根据课文的描述,当一回导游吗?喜欢带到哪个地方就带到哪个地方,要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生模拟导游)
五、课外阅读,了解西湖更多的美
教师:西湖的美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去西湖会有不同的感受,请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西湖的诗文读一读,那时你会有更多的感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年夜饭
- 套圈圈
- 夏雨
- 月球安家
- 端午节
- 九十九分的心情
- 我的家乡
- 我爱您,亲爱的妈妈!
- 吹气球比赛
- 我的课余生活
- 美丽的蝴蝶兰
- 我的课余生活
- 祖国在我心中
- 给老师的一封信
- 小雨滴
- 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
- 基于顾客体验的绿色酒店发展策略探索
- 播音主持即兴素质浅析
-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 LTE TDD与FDD制式技术对比与融合组网策略分析
- 无线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 探究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高层建筑水暖施工技术管理
- 土建项目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与管理措施
-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 浅谈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 建筑施工中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
-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案分析
-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途径
- 人教第十册《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 人教第十册《跳水》教学设计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 人教第十册《月光曲》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曼谷的小象》教学设计
- 人教第十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校园里的画》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找秋天》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人教第十册《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 人教第十册《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