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咏柳》教学思路
《咏柳》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齐读:“单元提示”“学习重点”“预习提示”。
△提问: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订正:它们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一单元是自然景物:这一单元是经济文化生活。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今天学习的《<咏柳>赏析》中的《咏柳》一诗是你们在小学学过的,可是“赏析”从未学过,你们一定很有兴趣。
(一)总体认识(板书)(出示投景片①)
1.释题
2.复习《咏柳》
①背诵本诗。②从体裁来分类:③从内容来分类:④本诗主题:
3.关于赏析
①本文的主题:②本文的基本结构:
4.学法
△请同学依次补出冒号后的内容。(学生补出)
△订正:《<咏柳>赏析》就是对《咏柳》的欣赏与分析。学习怎样欣赏诗歌,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是老师的教学目的。
△全班背诵《咏柳》。
△订正:明确《咏柳》是七言绝句,是咏物诗。
△请学生在“预习提示”中抓三个动词和三个名词,并搭配起来。
△订正:那就是揣摩含义——再现形象——引入意境。(板书)这就是本文的主题和学法。本文的结构很清晰,第4段是过渡,全文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对《咏柳》作语言分析;后部分是对《咏柳》的艺术鉴赏。
(二)阅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表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3段,讨论投景片②上的题(五分钟)。
1.作者怎样串讲第一句?为什么抓住“碧玉”进行分析?通过什么进而分析全诗?
2.作者怎样串讲第二句?为什么抓住“绿丝绦”进行分析?怎样进而分析全诗?
3.作者抓住了第三句诗中哪一个关键词进而引出了“春风”的?
△订正:明确“碧玉”是描绘柳树整体的关键词;作者是通过揭示“碧玉”的双关意义进而分析全句的。“绿丝绦”是描绘柳枝的关键词;作者通过想象,化静(万条垂下)为动(随风飘拂),进而分析全句。作者抓住第三句中的“谁”自然地引出了春风。
△请同学们归纳第一部分大意。明确第一部分是对诗的语言分析,让读者从总体上理解表层含义,初步感受诗歌塑造的意境。
△提问:第4自然段怎样承上启下?
△订正:用总说本诗的句数和字数来承上;用提示下一部分的内容来启下。其中“但”字起到了枢纽作用。
△学习第5段,讨论投影片③上的题(1分钟)。第一题:在第5段中,作者是从诗的类别的角度来鉴赏的。他是怎样从表层内涵深入到深层内涵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今天下雨了
- 春天来了
- 《龟兔赛跑》续写
- 黄河变了样
- 家乡的小溪
- 洗盐
-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 我最爱看的一本书
- 兔子的红眼睛
- 童年傻事
- 你会玩“英雄岛”游戏吗
- 童年趣事-——打雪仗
- 我爱家乡的小河
- 可爱的小白兔
- 收拾写字台
- 浅谈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上游围堰分离式面板施工技术
- 有关城乡建设中城镇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研究
- 派遣员工侵占公司财务定罪之分析
- 试论当前房地抵押权问题分析
- 试论财产保险中保险利益原则与保险合同效力
- 桥涵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在质检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 浅谈桩基础施工技术
- 桥梁预防性养护的必要性
- 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 胎儿权益保护
- 现代企业员工招聘研究
- 风场P&H锚杆风电基础施工技术
- 论陕西当代作家及小说创作的代际传承关系
- 浅谈中国画的意象和意境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28《小音乐家扬科》第一课时
- 22《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 28《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之五
- 28《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
- 24《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之三
- 24《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之四
- 22《丰碑》教学设计之四
- 23《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之四
- 24《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之二
- 迷人的张家界
- 26《放弃射门》
- 24《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之一
- 23《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之二
- 挑山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