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第八册旅行家树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使用“秀丽”和“华丽”这两个词语。
2、用“那么……那么……”或“既……又……”造句。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节。
4、预习课文,重点学习查字典了解词义。
5、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1、多媒体演示。师:“你认识这种植物吗?它叫什么名字?”
生自由回答。(孔雀树、旅行家树、旅人蕉、扇芭蕉等)
2、师:“一种植物有多种名称并不奇怪,那么,你最喜欢它哪个名字呢?”
生自由回答。
3、师:“那我们的作者最喜欢它哪个名字呢?”——旅行家树。
4、出示课题,齐读。
5、师:“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叫它旅行家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探讨的主要内容。”
二、新授。
1、师:“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让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2、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其余学生仔细听并做小老师纠错。
3、谁能在快速朗读全文后告诉老师,人们为什么称它为孔雀树?
多媒体演示,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让学生根据图片,结合课文来介绍树的美丽。
4、师:“这么漂亮的树又为什么被称作旅行家树呢?”再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内容。
生自由回答,并解决课文第七小节。
5、师:“现在,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你喜欢它哪个名字?为什么?”
生自由回答。
6、多媒体引出课文第八小节。
理解“肃然起敬”。学习理解。
7、指导朗读并试着背诵。
三、小结
课后反思:
本堂课虽然在自己的主观意图上对教材的重点能抓住和体现,但在正式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课后对自己的课好好地反思一下。
1、重点内容抓得不够,落实得也不够。课文中为什么称这种树为旅行家树,主要是从课文的八、九两个小节来说明的,从“肃然起敬”入手,或者以这个重点词语为抓手,来讨论旅行家树的优秀品质:让学生了解它的适应性强、生存能力强以及它甘于奉献的好品质。而在课堂上,对这点认识还远远不够,不足。尤其是它甘于奉献的品质,在课堂上也体现得还不够,因为这正是人们叫它“旅行家树”的重要原因,在这点上教学力度不够。
2、文中重点词句抓得还不够扎实,比如第八小节中“肥沃”和“贫瘠”这一组反义词的理解,“寸草不生”和“生机勃勃”的差异等,学习方法的教学掌握都不够,没有让学生从品词赏句中去学习,去思考。
3、在朗读课文后的点评时间过于长,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耽误了后面主要内容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样的事应该与预习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可以省下的时间节约下来用到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上,避免课堂上宝贵时间不必要的流失。
4、要学习灵活地处理教材,不按部就班,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教材,可以从教材中间出发,也可以从结尾入手,再回到前面,总之,哪种方法可以突出重点内容的教学就用哪种方法,一定要牢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只要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吃透解决,那么,学生要学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
通过课后导师的讲评和校长的分析讲解,我对自己的课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这次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但因为教案完全是出自自己的,也就从中学到了很多,相信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会起到帮助。梁老师告诉我:“失败没什么可怕,因为要学到真本领就要不怕失败!”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也给了我鼓励,是啊,我正是处在学习的阶段,所以我应该不怕失败,要想明天成功,今天我就要让自己从每一次的失败中站起来。所以,我要对自己说:“我会坦然面对今天的失败,因为我将会不断努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落叶是秋的眼泪
- 那个人
- 你是否记得
- 友善
- 妈妈的教导
- 我是富人
- 祖国在我心中
- 狂欢的夜
- 在忙碌中,翻过那些山
- 我是一只青蛙
- 找不到方向谁帮我
- 第二次的拼搏
- 绿色环保
- 无奈的我
- 我与爷爷比童年
- 我国国际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 基于众包理论的价值链重构研究
- 网络环境下顾客价值对实体和电商发展的影响
- 金融发展对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研究
- 地市手机经销商的面临的困境及出路研究
- 浅谈设计思维的双重性:传统美学与设计思维的碰撞
- FDI技术溢出的动态研究―来自广东省经验分析
- 水族马尾绣保护的资本化运作浅析
- 网络生态视角下电子商务业态发展研究
- 论历史由谁创造
- 欧亚联盟建立的动因分析
- 市场份额、广告密度与销售利润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 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
- 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内涵
- 从《海滨故人》看五四新女性困境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札记
- 《七颗钻石》教学札记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札记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札记
- 《七颗钻石》教学札记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