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1
《未选择的路》赏析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写于1915年,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成为美国诗歌中的名篇。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两条路在黄色的树丛中叉开,一条路蜿蜒地进入丛林榛芜;一条路长满茸茸的绿草。作为过客的“我”在岔路前犹豫、徘徊,因为两条路虽然风格不同,但都美丽、平坦、覆满落叶,以同样的魅力吸引着我,等待着踏践,而“我”只能选择其一。如果仅仅是两条路的选择,诗人也不需踌躇再三,在这里“路”有更深的含义,它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诗人面临的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难怪他难以举足。因为无论这种选择是明智还是糊涂,我们都不能回到原来的岔路重新开始。
这首诗揭示了人的一个根本问题──选择。弗罗斯特避免直言这两条路代表着什么,对选择的具体内容没有任何暗示,诗人所要阐明的仅仅是选择本身。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在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这个人是弗罗斯特,也是我们。选择是人生经验中的一个方面,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人生就是由无数次选择组成的。同一时刻同样的机遇,我们只能选择其一。当我们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前行时,常常会对那条未选择的路怀着深深的眷恋,如果走那条路又会怎样?也许更奇伟、瑰丽,也许更平凡、黯淡,不管怎样,我们都无法去实践,它成为一个永远难圆的梦。选择的存在决定了生活中具有现实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当一种选择成为现实,必然伴随着另一种可能,它们无法互换,因为我们不能返回选择的起点。这是人生无法解决、无法摆脱的深层悲剧,所以,作者要发出无奈的“深深叹息”。选择造成无法弥补的差异,幸运与不幸,快乐与悲哀,希望与渺茫,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
诗人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直觉和戏剧性来传达诗中的哲理,以个别反映一般,以小见大,以近寓远。清新的诗句后面,是诗人对人生深层的思索和叹息。反复阅读,我们可以领会其中的哲理,得到智慧的启迪。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煮元宵
- 弟弟
- 河南博物院里的一家子
- 游鲁镇
- 玫瑰
- 万一先生
-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 金鱼
- 鸡蛋的故事
- 联欢会
- 钢笔
- 纸
- 互相帮助
- 妈妈
- 快乐的太白山旅游
- 诚实信用原则解决民事恶意诉讼应用探究
- 浅议罚金制度
- 犯罪心理中的忠恕
- 论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
- 有条件赋予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
- 浅析工伤保险制度发展现状与前景瞻望
- 价值论视野下表见代理制度的构成要件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维护公民环境权
- 网络反腐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
- 试论法律移植背景下中国竞争法实施机制的完善
- 对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制度的完善建议
- 试论我国的引渡制度
-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架构与完善
- 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 我国老龄化社会养老模式探究
- 语文课堂教学“细节”案例
- 《热带鱼》教学设计之二
- 黄河、眺望与王之涣
- 《热带鱼》教学设计之三
- 《豆儿圆》教学札记
- 《登鹳雀楼》课例点评
- 《豆儿圆》教学设计
- 热带鱼
- 《热带鱼》教学设计之四
- 登鹳雀楼
- 《热带鱼》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
- 《热带鱼》教学设计之五
- 《热带鱼》教学设计之一
- 《豆儿圆》教学设计
- 《热带鱼》教学反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