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5
放声歌唱祖国──《黄河颂》赏析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其中的一个乐章,它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
从内容看,第一节是朗诵词,是全诗的序曲部分,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呼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
第二节是歌词,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文中用一个“望”字来统帅,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颂黄河,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歌颂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是直抒胸臆,二是把“颂”的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的精神,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十个数字兄弟的故事
- 写给詹天佑的颁奖词
- 日记一则
- 粉笔
- 周六小记
- 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 煮酒论三国
- 春季传染病
- 读《抗日英雄王二小》后感
- 我是一阵风
- 有趣的护蛋
- 春满大地
- 美好的一天
- 五分钟的盲人
- 雾
- 当前中国加强法治认同建设的现实意义
- 国有企业腐败的防范路径探析
- 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 论民办高校的管理风险
- 大学生兼职安全防范意识的调查
- 雾霾治理法制化路径探究
- 浅析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问题
- 非公证遗嘱可否办理遗嘱继承公证
- 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职能本位回归的若干思考
- 美国摇滚乐的兴起与演变
- 成都市彝族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援助现状
- 浅谈家庭暴力中的冷暴力及其防治措施
- 浅析老干部管理与服务工作
- 人工生育的法律思考
- 泸州长江奇石文化面临的挑战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 长征
- 索溪峪的“野”*
- 语文六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题
- 延安,我把你追寻
- 向往奥运
- 景阳冈
- 语文六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题
-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郑人置履)
- 争画
- 长征
- 争画
-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 延安,我把你追寻
- 清明上河图
- 语文六年级下学期 第六单元测试题